【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胡荣仙. 施肥对湿地松幼龄林木材性质影响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
[2] | 袁慧. 水曲柳-落叶松人工混交林种间效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9 条
[1] | 王延平.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2] | 李瑞利.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D]南开大学, 2010
.
|
[3] | 谭骏珊. 会同杉木人工林连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
[4] | 佘雕.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灌木林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5] | 刘楠. 缙云山典型林分对径流水质的作用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6] | 吴则焰. 孑遗植物水松保护生物学及其恢复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
[7] | 文都日乐. 呼伦贝尔主要草地类型植被特征、土壤特性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
[8] | 江国良. 枇杷在四川不同生态型区的生态适宜性及调控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9] | 余旋. 四川核桃主产区根际解磷细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10] | 王纪杰. 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3 条
[1] | 王茂胜,姜超英,潘文杰,薛小平,陈懿,梁永江. 不同连作年限的植烟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
|
[2] | 刘映良,谢双喜,丁贵杰. 不同岩性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
[3] | 刘刊,耿士均,王波,商海燕. 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2)
.
|
[4] | 鲍金生,温瑀. 红松生理生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3)
.
|
[5] | 赵筱青,丁宁,闫平. 滇西南不同林龄桉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20)
.
|
[6] | 王国兵,阮宏华,唐燕飞,何容.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
[7] | 曹洋,张丹,李伟,李同阳,刘明德,王可琴. 贡嘎山东坡土壤重金属质量比的初步分析及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01)
.
|
[8] | 孙清芳,刘延坤,邵英男,陈瑶,刘滨凡. 中国森林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06)
.
|
[9] | 惠淑荣,孙晓庆,刘强,王岩,陈忠维. 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持水性能及其涵养水源功能研究[J]北方园艺, 2011,(14)
.
|
[10] | 王倩,李庆军,赵云峰,司美茹. 沾化县冬枣栽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 2011,(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 胡治刚,胡江春,刘丽,汪思龙,苏振飞,王书锦. 海洋微生物复合制剂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研究[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2] | 王俊波,马安平,王得祥,吕婧娴. 我国人工林经营现状与健康经营途径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8
.
|
[3] | 徐荣,马玉,熊德平,于红立,贾秀香,付怀军. 古侧柏不同下垫面土壤微生物状况的调查研究[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 2005
.
|
[4] | 王俊波,马安平,王得祥,吕婧娴. 我国人工林经营现状与健康经营途径探讨[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5] | 田晓堃,肖文发,汪来发,王鹏程,林英华. 三峡库区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主要性质关系初步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 2009
.
|
[6] | 孙霞,蒋平安,柴仲平,陈新燕,李建平. 土壤管理方式对新疆南部红富士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