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7 条
[1] 稂友明. 混凝-Fenton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2010 .
[2] 吴亮. 亲油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在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3] 朱门君.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小球藻的毒性及QSAR研究[D]湘潭大学, 2010 .
[4] 寇乃羽. 表面活性剂对黄土和膨润土力学及环境土工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11 .
[5] 郑世仲. 高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在畜禽粪便处理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
[6] 欧阳坤. 沉水植物逆境生理及其净化作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7] 王冬青. 类水滑石材料的合成及对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8] 王琦.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
[9] 王翠翠. 复合体系的乳化特性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
[10] 马晓强. 原油伴生气中CO_2浓度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 条
[1] 秦统福.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
[2] 邹德勋. 以菌糠为调理剂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技术及其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3] 刘红玉. 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植物的损伤及生物降解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1 .
[4] 王兆守. 微生物降解茶叶农药残留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5] 周吉奎. 三类生物冶金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其与矿物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6] 陈玉成. 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武汉大学, 2005 .
[7] 朱佳. 加载絮凝技术处理彩管废水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8] 谢洁. 对家蚕几丁质酶具强水解活性的弹性蛋白酶Chi-Elastase的分离及其相关分子基础研究[D]西南大学, 2006 .
[9] 江玉姬. 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酶特性[D]福建农林大学, 2006 .
[10] 黄满红.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系统中典型有机物迁移转化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5 条
[1] 陈宏伟,朱蕴兰,苏贤岩,邵影,梁峙,曹泽红,林进. LAS高抗菌株的降解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7) .
[2] 于淑池,夏秋. LAS与百螺敌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4) .
[3] 孙红杰,赵轶男,王芳,明雨. 洗涤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4) .
[4] 谢宇轩,陈鸿汉,康爱彬. 三级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7) .
[5] 明红梅,董瑞丽,周健,方春玉,兰东. 丟糟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菌种选择及液态培养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7) .
[6] 曹炎,李美子,吴明根,傅民杰. 低成本乳酸菌液配方筛选及其发酵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2) .
[7] 孙德坤,赵海泉. 一株高效降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
[8] 姜安玺,夏冰,李亚选. 表面活性剂LAS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02) .
[9] 丛俏,肖振林,曲蛟.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洗浴废水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06) .
[10] 邴永鑫,许振成,虢清伟,李杰. Tl(Ⅰ)与Tl(Ⅲ)在UV-H_2O_2体系中的价态转化[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姚毅,曾鸿鹄,朱义年,谭荻娜. 甘蔗糖蜜资源化应用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2] 吴楚. 一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5 .
[3] 韩冰,张翀,娄恺,刘敏胜,邢新会. 初糖浓度对嗜碱芽孢杆菌细胞网络体系产复合酶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酶工程学术交流讨论会论文集[C],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