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0 条
[1] 柴彦君. 鄂北岗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效率差异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王馨笙. 生姜对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3] 蔺艳春.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4] 徐成寅. 播期和基本苗对泰农1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5] 杨满红. 水磷耦合对燕麦生理特性及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6] 李连鹏. 氮肥管理对寒地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7] 陈璐. 黄土旱塬土壤磷素营养与富集转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8] 李富翠. 渭北旱地夏闲期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9] 郭宁. 水分胁迫下施肥深度对冬小麦生长及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10] 张明. 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合理施肥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2 条
[1]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 王俊儒. 施氮条件下供水对作物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3] 翟丙年. 供水条件下施氮对作物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4] 高亚军.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5] 李明.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及品质形成与调控规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2 .
[6] 李潮海. 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的生态生理效应及其调控[D]河南农业大学, 2002 .
[7] 王仰仁. 考虑水分和养分胁迫的SPAC水热动态与作物生长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8] 傅兆麟.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株型和冠层结构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1 .
[9] 隋方功. 甜椒碳氮营养分配模式与滴灌施肥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10] 张炬红.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5 条
[1] 李光忠,王明友,薛玉剑,杨秀凤,尚会芹. 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
[2] 李向楠,吴洁. 氮肥运筹对土壤—小麦系统氮素行为及氮素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
[3] 李迎春,彭正萍,薛世川,甄晓林,姜孟辉,高菲,李海峰. 磷、钾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分配及运转规律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5) .
[4] 童依平,李继云,李振声. 不同小麦品种(系)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Ⅱ.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 1999,(03) .
[5] 柴彦君,熊又升,黄丽,袁家富,徐祥玉,刘晔. 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和运转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10,(10) .
[6] 沈学善,屈会娟,李金才,黄钢,陈尚洪,刘定辉. 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12,(01) .
[7] 高亚军,李生秀. 北方旱区农田水肥效应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 2002,(07) .
[8] 姚战军,杨玉锋,郭天财. 氮肥运筹对小麦旗叶光合生理性状调控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2,(02) .
[9] 摄晓燕,谢永生,郝明德,赵云英,张义,鞠艳.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06) .
[10] 秦岭,杨延兵,管延安,陈二影,张华文,王海莲,刘宾. 施氮量和留苗密度对不同株型谷子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3,(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武际,郭熙盛.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7 .
[2] 石玉,于振文.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3] 杨建昌,杜永,刘辉. 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4]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 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的吸收、积累、分配和利用[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5]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 超高产冬小麦的钾素营养特点[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