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赵祯. 绿茶多酚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 2009 .
[2] 龚吉军. 油茶粕多肽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
[3] 宋朝鹏. 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4] 卢春霞. 复方植物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11 .
[5] 付连双. 土壤水分对寒地冬小麦越冬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6] 尹靖东. 类黄酮对鸡蛋胆固醇及其氧化物形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7] 杜荣增. 茶玉红精对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抗氧化作用及对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2 .
[8] 朴宰日. 茶多酚的辐射防护机理及对肿瘤放射治疗的效应[D]浙江大学, 2003 .
[9] 林金科. 茶树高EGCG的种质资源及外源诱导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10] 蔡琨. 大豆脂肪氧合酶好氧催化合成亚油酸氢过氧化物[D]江南大学, 200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3 条
[1] 许川,舒为群,邱志群,常晓松,罗教华,付文娟,曹佳. 绿茶对微囊藻毒素LR诱导肝细胞凋亡、Bcl_2表达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 2007,(01) .
[2] 李仁政,杜传印,孟庆宏,王跃进,周建,王术科. 农场烟叶烘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2) .
[3] 阮妙芸,张根义. 茶多酚对淀粉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4] 钱和,陈沁,顾林平,黄争鸣,马惠民,蒋铁锋. 绿茶贮存期间的品质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7) .
[5] 许金蓉,王清章. 莲中总酚含量与分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5) .
[6] 沈婷. 茶多酚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7,(19) .
[7] 朱先志,刘元德,谭青涛. 烟叶含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8) .
[8] 杨贤强,王岳飞. 茶多酚药理药效研究进展[J]茶叶, 2005,(03) .
[9] 吴亮宇,林金科. 茶多酚抗辐射研究进展[J]茶叶, 2011,(04) .
[10] 祝冬青. 绿茶加工中的酶学研究与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 2001,(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王汉生. 茶叶的药理成分与人体健康[A]2005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汇编[C], 2005 .
[2] 刘祖生,陈晓敏,杨子银,徐懿,屠幼英. 茶树花抗氧化活性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3] 伍小良,丁伟,刘荣华,邹小可. 基因活化剂对烟草花叶病控制作用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4] 汪林飞,邹美玲,朱罕,徐从升,杜明亮. 绿色法制备纳米银/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及其抗菌性能[A]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论文集[C], 2013 .
[5] 孙福山,廖和明,王传义,张国超,季清武,徐茜. 特色烤烟品种烘烤特性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