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1 条
[1] 贾腾蛟.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的过冷却点研究及适生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2] 曹露凡. 成山林场松褐天牛和褐梗天牛的发生规律和生物防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3] 吴贵怡. 中国锯天牛亚科比较形态学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4] 刘斐. 青杨楔天牛危害诱导的不同杨树品系的防御反应[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
[5] 任慧杰. 松材线虫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D]青岛大学, 2011 .
[6] 华旭. 辽宁东部地区日本松干蚧定量风险分析[D]沈阳大学, 2012 .
[7] 刘欣. 基于GARP和MAXENT的空心莲子草在中国的入侵风险预测[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
[8] 张心团. 应用虫生真菌防治松墨天牛技术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3 .
[9] 李建庆. 毒杀松墨天牛虫生真菌蛋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10] 张华峰. 松墨天牛为害对马尾松针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成虫扩散能力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杨海龙. 库姆塔格沙漠地区野骆驼栖息地分析及气候变化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2] 张健. 吉林省天牛科昆虫分类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
[3] 袁忠林. 叶蝉科生物地理学研究(半翅目:头喙亚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4] 石爱民. 西藏拟步甲区系分类研究[D]河北大学, 2006 .
[5] 葛泉卿. 葡萄植原体黄化病及其检疫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6] 张翌楠. 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
[7] 李兰英. 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与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8] 宋冀营. 浙江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林钻蛀性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
[9] 陈林.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10] 廖太林. 松树脂溃疡病菌传入中国风险评估及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5 条
[1] 李荣福. 磷化铝防治松墨天牛试验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1) .
[2] 陈利星,陈绘画,周钦富. 气象因子对短角幽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1) .
[3] 王为民,周钦富,张建华,张中国. 气象因子对马尾松角胫象诱捕效果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0) .
[4] 郝海峰,袁淑珍,张永宏. 蒙古高原楔天牛属昆虫种类组成及检疫鉴定[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0) .
[5] 袁淑珍,张永宏,李凯兵. 蒙古高原沟胫天牛亚科昆虫区系的初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6] 张心团,赵和平,樊美珍,李增智.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02) .
[7] 姚松,汪来发,朴春根,束庆龙. 林分因素对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8] 姚松,汪来发,束庆龙,林乐民,王华同,孙小波,朱从波. 不同树种松墨天牛取食面积差异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
[9] 张方文,于文吉,哈米提,张亚慧. 入境木质包装材料检疫除害处理现状与分析[J]包装工程, 2007,(10) .
[10] 乔飞,陈京元,桂连友,彭军,宋德文. 4种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效果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09,(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刘会香,申卫星,郭慧玲,迟元凯,谭亚军,周长忠. 松材线虫入侵泰山的可能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 2009 .
[2] 王鸿斌,张真,李霞,李国宏,王忠祥,童清. 中国西南地区切梢小蠹属害虫气候地理分布[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6 森林昆虫与自然调控论文集[C], 2009 .
[3] 李恂,戴立霞,何慎. 郴州市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6 森林昆虫与自然调控论文集[C], 2009 .
[4] 贾文明,周益林,丁胜利,段霞瑜.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5 .
[5] 鞠瑞亭,李跃忠,王凤,杜予州,张德顺. 基于生物气候相似性的锈色棕榈象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7 .
[6] 乔飞,陈京元,桂连友. 松墨天牛引诱剂的研究与应用[A]华中昆虫研究(第五卷)[C], 2008 .
[7] 钱明惠,黄咏槐,范军祥,沈木胜. 松墨天牛的日交配节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