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 条
[1] 商靖. 核桃基腐病病原学基础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2] 司鲁俊. 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与分子检测[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3] 何婧.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镰孢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4] 冯凯. 针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木霉菌株筛选及花椒抗菌成分鉴定[D]曲阜师范大学, 2011 .
[5] 刘丹. 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6] 支叶. 刺五加病害的病原学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7] 吕娟. 丹尼斯凤梨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D]海南大学, 2011 .
[8] 车飞. 湖北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9] 韩志群. 硫酸锌、赛众28及菌根健对玉米抗性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10] 梅丽艳. 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楼兵干. 杭州地区腐霉种及腐霉属分子系统学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2] 董海合. 北方春玉米区热带玉米种质利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1 .
[3] 刘晓燕. 氯化钾抑制玉米茎腐病发生的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4] 李文娟. 钾素提高玉米(Zea mays L.)茎腐病抗性的营养与分子生理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5] 王艳. 甘肃省药用植物球壳孢目真菌病害及其病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0 条
[1] 徐作珽,张传模. 山东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86,(01) .
[2] 徐作珽,张传模,张柏松. 玉米茎基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88,(03) .
[3] 王殿昌,王奎生,韩志景,徐作珽,李林. 玉米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Ⅳ.玉米青枯病抗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5,(05) .
[4] 程模香,张霞,马倩仪. 杀菌剂和生物菌肥混合使用对玉米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3) .
[5] 闫岩,傅俊范,徐秀德,董怀玉,姜钰. 辽宁省玉米苗枯病调查及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7) .
[6] 郎剑锋,杨蕊,赵荣艳. 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木霉菌株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5) .
[7] 王勇. 夏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8] 陈德辉.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9] 孔令晓,罗畔池,刘雪春. 玉米茎腐病原菌侵染及发病与玉米生育期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1) .
[10] 温瑞,黄梧芳,康绍兰,董金皋,王景合.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王振跃,施艳,李洪连. 不同营养元素与玉米青枯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11 .
[2] 彭炜.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 2010 .
[3] 刘俊展,张路生,常慧红,赵建方,郑继法. 冬枣嫩梢焦枯病病原初步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 2005 .
[4] 刘俊展,巴秀成,常慧红,刘庆年,郑继法. 冬枣叶枯病病原初步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 2005 .
[5] 冯成玉.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情况与研究进展[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6] 孙福在,朱红,李林强,张永祥,何礼远. 大白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寄主范围的测定[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 1995 .
[7] 梅丽艳,李莫然,王芊,韩庆新. 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种类及防治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