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 詹卫炜. 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系统能量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3
.
|
[2] | 柳少良. 热温差电池特性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4
.
|
[3] | 殷淑娥. 集成有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的车辆排气系统模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 2014
.
|
[4] | 张寓皓. 温差发电系统结构优化及瞬态响应特性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14
.
|
[5] | 胡智超. 基于汽车尾气的恒温差发电系统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唐瑞民. 汽车尾气净化减排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6)
.
|
[2] | 冯龙. 基于汽车发动机修理技术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 2014,(03)
.
|
[3] | 金印,李晨昊,周大龙. 汽车发动机尾气复合发电系统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6)
.
|
[4] | 赵升吨,崔敏超,贲宁宇,陈超. 发动机排气废热利用方法的探讨[J]汽车实用技术, 2015,(02)
.
|
[5] | 涂小亮,倪计民,石秀勇. 汽车发动机排气余热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J]汽车技术, 2015,(04)
.
|
[6] | 郭宏伟. 汽车发动机尾气复合发电系统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 2015,(06)
.
|
[7] | 黄惠兰,陈强,李刚. 低品位能源发电系统研究进展[J]热力发电, 2015,(08)
.
|
[8] | 涂小亮,倪计民,石秀勇. 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结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4,(04)
.
|
[9] | 李淼林,赵勇杰,黄科.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的设计[J]公路与汽运, 2014,(06)
.
|
[10] | 李星,徐士鸣,吴曦,李见波. 汽车发动机废热驱动吸收式制冷循环动态特性研究[J]制冷与空调, 2015,(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