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刘萍. 江西省酸雨的氢、氧、硫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探讨[D]东华理工大学, 2012 .
[2] 宋志波. 油茶内参基因的筛选与油脂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安乐生.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水盐特征及其生态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
[2] 程立平. 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分特征及其补给地下水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
[3] 贾国栋. 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的植被—土壤系统水分运动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4] 张军红.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分布与动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
[5] 陈平. 核桃—菘蓝/决明子复合系统种间水分关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
[6] 孟翔燕.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的生物性状与土壤水分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 2014 .
[7] 邓文平. 北京山区典型树种水分利用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4 条
[1] 靳虎甲,马全林,张德魁,刘有军,袁洪波.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 2012,(03) .
[2] 刘丽颖,贾志清,朱雅娟,刘君梅,杨德福,魏登贤.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的水分利用策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5) .
[3] 高琛,鲁绍伟,李少宁,杨新兵,陈波,孔令伟. 基于同位素与液流的沙地杨树人工林水分利用策略[J]灌溉排水学报, 2013,(06) .
[4] 龙翔,孙自永,周爱国,余绍文,曹弘. 黑河中游河岸带柽柳水分来源的~(18)O同位素示踪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7) .
[5] 高琛,杨新兵,鲁绍伟,李少宁,陈波,潘青华,马成东. 北京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策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01) .
[6] 刘树宝,陈亚宁,李卫红,陈亚鹏,任志国. 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水分来源的D、~(18)O同位素示踪[J]干旱区地理, 2014,(05) .
[7] YongQin CUI,JianYing MA,Wei SUN,JiaHuan SUN,ZhengHu DUAN. A preliminary study of water use strategy of desert plants in Dunhuang,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1) .
[8] 朱建佳,陈辉,邢星,陈同同. 柴达木盆地荒漠植物水分来源定量研究——以格尔木样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15,(02) .
[9] 张小娟,宋维峰,王卓娟. 应用氢氧同位素技术研究土壤水的原理与方法[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01) .
[10] 杜雪莲,王世杰,罗绪强. 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常见木本植物水分来源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