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5 条
[1] | 裴炜. 刑事“合意”论[D]中国政法大学, 2011
.
|
[2] | 白杨. 以被害人权利保障为视角谈刑事和解[D]内蒙古大学, 2011
.
|
[3] | 张晓翟. 检察权视野下刑事和解制度的运用及完善[D]吉林大学, 2011
.
|
[4] | 邱晨. 论我国的死刑限制[D]黑龙江大学, 2011
.
|
[5] | 甄英华. 刑事和解制度初探[D]黑龙江大学, 2011
.
|
[6] | 张晓燕. 酌定不起诉制度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 2012
.
|
[7] | 梁华秀. 论刑事和解在我国死刑案件中的适用[D]广州大学, 2012
.
|
[8] | 葛广科. 论我国涉诉信访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 2012
.
|
[9] | 杜文浩. 论我国刑事和解的制度化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 2012
.
|
[10] | 刘汝梅. 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山东大学, 201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薛静丽. 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
[2] | 田小丰. 论刑事和解[D]复旦大学, 2012
.
|
[3] | 雷连莉. 论刑事被害人的量刑参与[D]湘潭大学, 2013
.
|
[4] | 范玉. 刑事指导性案例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郑丽萍. 新刑诉法视域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 2013,(02)
.
|
[2] | 黄永财. 完善我国现行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兼评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二章[J]公安研究, 2013,(10)
.
|
[3] | 王壹. 在中西方法制史的比较中论刑事和解在中国的适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
.
|
[4] | 陈增辉. 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程序的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5)
.
|
[5] | 马宝萍.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亮点与缺陷[J]法制与社会, 2015,(09)
.
|
[6] | 郑惠敏,陈莎莎. 刑罚积极主义立场下的刑法适用解释[J]法制与社会, 2015,(14)
.
|
[7] | 赵晓慧,张杰. 浅议刑事和解的实施程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10)
.
|
[8] | 赵晓慧,张杰.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2012,(34)
.
|
[9] | 吴立亚. 行政和解的正当性质疑及其消解——公众参与视角下的行政争议化解[J]理论与改革, 2014,(01)
.
|
[10] | 赵勇. 古代保辜制度的评析与借鉴[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