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 条
[1] | 姜振学,刘和甫,黄志龙,郝石生. 吐哈盆地亚含油气系统划分及评价[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9,(04)
.
|
[2] | 雷振宇,杜社宽,张朝军. 中亚地区与中国西部盆地类比及其油气勘探潜力[J]地球学报, 2004,(01)
.
|
[3] | 车自成,罗金海,刘良.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陷落型前陆盆地的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J]地球学报, 1998,(03)
.
|
[4] | 罗金海,车自成,李继亮. 中亚及中国西部侏罗纪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J]地质科学, 2000,(04)
.
|
[5] | 刘晓冬,徐景祯,李椿,于舒杰. 流体势场中油气运移分隔槽的自动识别及运聚单元的划分[J]地质科学, 2002,(03)
.
|
[6] | 罗金海,周新源,邱斌,杨芝林,尹宏,李勇,李建立. 塔里木-卡拉库姆地区的油气地质特征与区域地质演化[J]地质论评, 2005,(04)
.
|
[7] | 钟建华,孔凡亮,李阳,袁向春,高玉飞,梁刚,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陈鑫,牛永斌,王培俊.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研究[J]地质论评, 2010,(06)
.
|
[8] | 李春昱,汤耀庆.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J]地质学报, 1983,(01)
.
|
[9] | 王成善,李祥辉,胡修棉. 再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启动时间[J]地质学报, 2003,(01)
.
|
[10] | 张兵,郑荣才,刘合年,吴蕾,陈仁金.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阶—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地质学报, 2010,(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