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 洪福昌. 数控机床结合面特性参数的识别研究及其应用软件开发[D]北京工业大学, 2000
.
|
[2] | 时兵. 基于STEP的三维实体特征提取与模型重建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
|
[3] | 景仁坤. 基于Pro/Engineer的三维参数化设计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
|
[4] | 严潮红. 基于仿真的CAD/CAE几何数据传递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
|
[5] | 冯贵武. 大规模定制环境下摩托车制动器CAD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
[6] | 杨显刚. 摩托车智能设计平台的设计与集成研究[D]重庆大学, 2005
.
|
[7] | 冯豪. 面向摩托车智能设计的知识库系统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 2005
.
|
[8] | 李霄林. 面向摩托车智能设计的数据挖掘系统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 2006
.
|
[9] | 朱春霞. 基于有限元的3-TPT并联机床结构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 2006
.
|
[10] | 殷加胜. 三维CAD与PDM系统的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张利敏. 基于动力学指标的Delta高速并联机械手集成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
|
[2] | 吴玉光. 面向并行工程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
[3] | 李艳文. 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 2005
.
|
[4] | 杨方飞.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05
.
|
[5] | 李占贤. 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关键技术及样机建造[D]天津大学, 2004
.
|
[6] | 李小彭. 面向产品广义质量的“1+3+X”综合设计法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 2006
.
|
[7] | 洪荣晶. 客车车身数字化设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 2006
.
|
[8] | 赵永杰. 高速轻型并联机械手动态设计理论与方法[D]天津大学, 2006
.
|
[9] | 李杰. 面向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功能样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07
.
|
[10] | 战翌婷. 船舶数字化设计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8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1 条
[1] | 秦勇,夏源明. 复合材料飞轮结构及强度设计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 2006,(04)
.
|
[2] | 杨家华,陈为福,黄旭东,管华. 机床床身立柱结合面参数识别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1999,(01)
.
|
[3] | 李剑锋,王新华,魏源迁,伍良生,吴光中. 3-RSR并联机构的微分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3,(04)
.
|
[4] | 白志富,韩先国,陈五一. 基于Lagrange方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01)
.
|
[5] | 边宇枢,陆震. 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的一种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9,(04)
.
|
[6] | 王国彪. 基于可视化的广义优化设计的立论基础[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9,(02)
.
|
[7] | 李永松,艾凯,尹健民. 基于VB与Matlab的BP神经网络在地应力场分析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9,(06)
.
|
[8] | 闻邦椿,韩清凯. 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与面向产品总体质量的综合设计法[J]科技和产业, 2003,(11)
.
|
[9] | 高长银,付书明,李明.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模块化设计[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6,(02)
.
|
[10] | 邹豪,王启义,余晓流,赵明扬. 并联Stewart机构位姿误差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 200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