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刘燕. 黄瓜嫁接苗对NO_3~-胁迫的生理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2] 李彩凤. 甜菜高同化氨途径及其与蔗糖代谢关系的初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3] 卓敏. 水稻叶片Rubisco纯化、抗体制备及火箭免疫电泳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1 .
[4] 高廷东. 光和不同形态氮互作对小麦幼苗碳、氮同化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5] 王光霞. 氮素形态对甜菜生长发育及营养代谢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
[6] 张宪. 不同氮肥运筹下专用小麦氮素利用特性及诊断指标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7] 陈相辉. 小麦Rubisco抗体的制备及其用ELISA法定量作物中Rubisco 的试验[D]扬州大学, 2004 .
[8] 刘忠. 菠菜品种间叶柄硝态氮累积差异的营养生理基础[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9] 宁建凤. 氮对盐胁迫下库拉索芦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10] 李育红. 水稻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QTL定位与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于锡宏. 设施内黄瓜对重金属耐受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2] 赵越. 氮调控对甜菜(Beta Vulgaris.L)氮同化和蔗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 2001 .
[3] 曹翠玲. 氮素及形态对作物的生理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4] 吴秀菊. 春小麦不同HMW-GS组成类型醇溶蛋白积累及氮肥调节效应[D]东北农业大学, 2002 .
[5] 李文华. 氮素水平和形态对甜菜(Beta vulgaris L.)形态建成和氮素同化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 2002 .
[6] 戴建军. 甜菜当年抽苔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3 .
[7] 马宗斌. 不同形态氮素配施对专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7 .
[8] 陈志英. 甜菜氮素同化与蔗糖代谢机理研究及其人工调控[D]东北农业大学, 2008 .
[9] 孙园园. 水分胁迫和氮素形态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四川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2 条
[1] 王旭东,于振文.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6) .
[2]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
[3] 岳寿松,于振文. 磷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1994,(01) .
[4] 陈秀德,王洪征,黄孝新,张智波. 土壤养分含量及施肥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4) .
[5] 于群英. 安徽沿淮地区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及镁对大豆营养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2,(06) .
[6] 蒋永,陈静芬,王广灿. 夏玉米“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7) .
[7] 易庆平,罗正荣,张青林. 植物总基因组DNA提取纯化方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5) .
[8] 马学礼,焦峰,张立峰. 小麦氮营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4) .
[9] 赵久然,郭景伦,郭强,尉德明,肖必祥,卢柏山. 玉米不同品种基因型穗粒数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 1997,(06) .
[10] 位东斌. 小麦熟相的氮肥效应与光合成特点[J]北京农学院学报, 1988,(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李升东,王法宏,司纪升,冯波,孔令安.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在两种栽培模式下水分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