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张志强. 软弱夹层对地下洞室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3 .
[2] 张红亮. 节理岩体变形与强度的尺度效应及REV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丁秀丽. 岩体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及模型参数辨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5 .
[2] 冯志强. 破碎煤岩体化学注浆加固材料研制及渗透扩散特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7 .
[3] 杜春志. 煤层水压致裂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7 条
[1] 方德平,汪浩. 考虑岩石脆—塑性过渡特性的地下洞室受力分析[J]地下空间, 1991,(01) .
[2] 范秋雁. 试论软岩支护的理论基础[J]地下空间, 1999,(04) .
[3] 李宁,张平. 地下洞室工程设计与计算中的几个误区[J]地下空间, 2000,(02) .
[4] 翟所业,贺宪国.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02) .
[5] 凌同华,彭欣,李夕兵. 软岩巷道变形的混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03) .
[6] 任放,盛谦. 弹脆塑性理论与三峡工程船闸开挖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9,(04) .
[7] 唐辉明,张宜虎,孙云志. 岩体等效变形参数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03) .
[8] 王薇,王连捷,王红才,乔子江.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稳定性分析[J]地球学报, 2002,(04) .
[9] 王宇,罗毅. 凌子口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2,(03) .
[10] 杨淑碧,徐进,董孝璧. 红层地区砂泥岩互层状斜坡岩体流变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6,(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陈庆敏,郭颂. 基于高水平地应力的锚杆“刚性”梁支护理论及其设计方法[A]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
[2] 钱七虎. 非线性岩石力学的新进展——深部岩体力学的若干关键问题[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4 .
[3] 何满潮. 深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现状及其展望[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