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魏志强. 不同基因型花生磷效率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2] 徐惠龙. 磷高效水稻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生理特性与相关蛋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李绍长. 玉米不同基因型的磷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2] 吴忠长. 水稻耐低磷胁迫相关转录因子OsPTF1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3] 崔振岭.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4] 刘立军.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其调控途径[D]扬州大学, 2005 .
[5] 郭玉春. 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5 .
[6] 李永夫. 水稻适应低磷胁迫的营养生理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7] 耿玉清. 北京八达岭地区森林土壤理化特征及健康指数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8] 曹宁. 基于农田土壤磷肥力预测的我国磷养分资源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0 条
[1] 王旭东,于振文.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6) .
[2] 岳寿松,于振文. 磷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1994,(01) .
[3] 刘润田. 小麦玉米轮作磷肥不同分配方式的肥效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7,(04) .
[4] 王霞,马燕斌. 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6) .
[5] 刘贵富,韩立德,吴跃进,郑乐娅,徐文章. 耐低磷、低钾水稻品种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 1996,(03) .
[6] 王道中,闫晓明. 皖北砂姜黑土氮、磷、钾肥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1) .
[7] 徐旗升. 如何提高土壤中磷肥的利用率[J]安徽农业, 2002,(11) .
[8] 刘鹏,杨玉爱.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02) .
[9] 程扶玖,杨道麒,吴庆生. 黄腐酸对油菜种子萌发、氮素吸收及抗寒性的生理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02) .
[10] 刘正,王波,谷业理,陈勇. 糯质玉米的利用价值[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4,(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李生秀. 我国土壤-植物营养研究的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