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谢果. 天然黄酮物质提取方法及其比较的研究[D]重庆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翟梅枝. 植物次生物质的抗病活性及构效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6 条
[1] 成诗明,张树海,张景林.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研究[J]安徽化工, 2003,(01) .
[2] 李孝苗,何家庆. 安徽省药用蕨类植物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5) .
[3] 陈春刚,韩芬霞.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3) .
[4] 张荣庆,韩正康,陈杰,张崇理. 大豆黄酮对母猪免疫功能和血清及初乳中GH、PRL、SS水平的影响[J]动物学报, 1995,(02) .
[5] 李霞,李荣芷,王序,张全兴,朱孝伦,施荣富. 大孔吸附树脂对亲水性酚类衍生物吸附作用的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8,(06) .
[6] 叶文峰,陈新,刘秀娟,孙凌峰. 树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
[7] 张丽平,余晓琴. 微波萃取技术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上的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
[8] 张世润,方桂珍,金钟玲. 山楂叶提取物化学组成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 1995,(02) .
[9] 林维宣,孙学谦,佟绍芳.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中总黄酮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3,(02) .
[10] 彭芳,陈植和.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J]大理医学院学报, 199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