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董晔. 低能离子注入纤维分解细菌的研究[D]新疆大学, 200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2 条
[1] 王学栋,吴跃进,刘贵付,余增亮,何建军,周骏,胡纯栋. 离子注入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简报[J]安徽农业科学, 1988,(03) .
[2] 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王学栋,吴跃进,刘贵付. 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机理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1989,(01) .
[3] 余增亮,邓建国,吴跃进,何建军,尹载群. 离子辐照大豆子叶细胞显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1990,(01) .
[4] 甘斌杰,杨赞林,张少华,沈正兴. 离子注入小麦的变异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 1993,(02) .
[5] 吴敬德,吴跃进,汪秀峰,许霞. 早籼S904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1996,(02) .
[6] 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孙继明,朱荣毅,汪良成,杨艳洲,马广约,王丽芳. 皖麦32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4) .
[7]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早籼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0,(03) .
[8] 倪大虎,向太和,张盘娣,吴家道,杨剑波,贾士荣,余增亮. 应用低能离子束将抗菌肽ShivaA基因导入恢复系明恢63的研究(简报)[J]安徽农业科学, 2000,(04) .
[9]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6) .
[10] 廖平安,靳文奎,郭春强. 离子束注入对小麦生理效应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