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 L.Darrah,M.Zuber,曾三省. 1985年美国玉米种质基础和商业育种战略[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8,(03)
.
|
[2] | 王懿波,张庆吉,朱良骅. 我省玉米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6,(01)
.
|
[3] | 陈彦惠,刘新芝,彭泽斌,张传贞,高素玲,陈秋元.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研究Ⅱ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划分和优势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04)
.
|
[4] | 曹永国,向道权,黄烈健,王守才,吴敏生,戴景瑞. SSR分子标记与玉米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02)
.
|
[5] | 吴敏生,王守才,戴景瑞.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 2000,(01)
.
|
[6] | 袁力行,傅骏骅,张世煌,刘新芝,彭泽斌,李新海,Khairalla,M.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J]作物学报, 2001,(02)
.
|
[7] | 袁力行,傅骏骅,Warburton M,李新海,张世煌,Khairallah M,刘新芝,彭泽斌,李连城. 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遗传学报, 2000,(08)
.
|
[8] | 张世煌. 玉米种质创新和商业育种策略[J]玉米科学, 2006,(04)
.
|
[9] | 张世煌. 郑单958带给我们的创新思路和发展机遇[J]玉米科学, 2006,(06)
.
|
[10] | 吴景锋.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 1983,(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