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刘瑞平. 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质量的贡献率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2] 毛良祥. 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3] 张毅.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4] 张新华. 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 2005 .
[5] 王莉玮.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与控制[D]西南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姜城. 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2] 周江. 我国房地产经济安全与政府控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3] 许红卫. 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4] 周上游. 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4 .
[5] 张士功.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55 条
[1] 李晓明. 巢城水资源安全的形势分析与保障措施[J]安徽科技, 2003,(11) .
[2] 梁本哲,王占岐,刘刚. 提高农用地分等原始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以红安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1) .
[3] 赵颖南. 安徽省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效用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1996,(04) .
[4] 程克坚,彭补拙,濮励杰. 干旱区绿洲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吐鲁番市为例[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 .
[5] 程久苗,梁栋栋. 中国耕地动态平衡的理论内涵与实施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2) .
[6] 高永年,刘友兆,李丹,李远. 江苏省人口对耕地数量驱动作用的时空变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02) .
[7] 苏伟,聂宜民,胡晓洁,张西刚. 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山东龙口北马镇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01) .
[8] 陈东景,徐中民. 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 2002,(04) .
[9] 曹新向.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03) .
[10] 陈柳钦. 关注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J]节能与环保, 2002,(09)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翔,王晓妮,穆宏强,黄卡,胡贤群. 中国主要流域水安全评价指数的应用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