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朱成禹. 电寻址空间光调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02 .
[2] 万学斌. 固体热容激光器增益介质的温度和应力分布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
[3] 杨轶. 棒状固体热容激光器谐振腔及其热稳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
[4] 沈洪斌. 光栅型波前曲率传感器相位恢复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5 条
[1] 王阳元,康晋锋. 硅集成电路光刻技术的发展与挑战[J]半导体学报, 2002,(03) .
[2] 于洋,曹根瑞. 主动光学反射镜面形的校正能力及其优化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3,(02) .
[3] 阎吉祥,俞信. 自适应光学人造钠导星对激光能量的要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996,(06) .
[4] 阎吉祥,俞信. 瑞利导星和钠导星共用的多层波前探测技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999,(02) .
[5] 凌宁,李明全,张正荣,邢薇. 压电陶瓷的δ—V曲线测试[J]光学工程, 1985,(06) .
[6] 凌宁. 微位移驱动器[J]光学工程, 1988,(05) .
[7] 江少恩,孙景文. 光束质量β因子对热晕的影响[J]光电工程, 1993,(03) .
[8] 刘国庆,马文礼. 大口径轻质镜支撑的有限元分析[J]光电工程, 2001,(05) .
[9] 邵力,鲜浩. 变形镜参数变化对湍流像差校正效果的影响[J]光电工程, 2004,(05) .
[10] 姜文汉. 光电技术研究所的自适应光学技术[J]光电工程, 199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