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任冬梅. 煤层甲烷气藏输运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 2002 .
[2] 朱志敏. 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9 条
[1] 程东,沈芳,冯文光. GIS支持下的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综合地质选区[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02) .
[2] 刘文汇,徐永昌,张守春,廖永胜,张林晔,宋一涛. 一种新的成烃机制——力化学作用及其实验证据[J]沉积学报, 2000,(02) .
[3] 张建博,陶明信.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地质意义——以沁水盆地为例[J]沉积学报, 2000,(04) .
[4] 姜峰,杜建国,王万春,曹正林. 高温超高压模拟实验研究Ⅰ.温压条件对有机质成熟作用的影响[J]沉积学报, 1998,(03) .
[5] 张晶瑶,马万昌,张凤鹏,金校元. 高温条件下岩石结构特征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 1996,(01) .
[6] 翁成敏 ,潘治贵. 峰峰煤田煤的X射线衍射分析[J]地球科学, 1981,(01) .
[7] 杨起,汤达祯. 华北煤变质作用对煤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影响[J]地球科学, 2000,(03) .
[8] 唐书恒,汤达祯,杨起. 二元气体等温吸附实验及其对煤层甲烷开发的意义[J]地球科学, 2004,(02) .
[9] 钟玲文. 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 2004,(03) .
[10] 王生维,陈钟惠,张明. 煤基岩块孔裂隙特征及其在煤层气产出中的意义[J]地球科学, 1995,(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傅雪海,秦勇,李贵中. 现代构造应力场中煤储层孔裂隙应力分析与渗透率研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1999 .
[2] 张群. 国外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