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 条
[1] | 刘垂玗. 关于作物性状的遗传距离[J]安徽农业科学, 1981,(S1)
.
|
[2] | 郭继勋,张宝田. 枯草层在碱化草原治理中的生态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2)
.
|
[3] | 李建东,郑慧莹.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改良治理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1)
.
|
[4] | 李建东,郑慧莹. 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及其优化模式[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3)
.
|
[5] | 郭继勋,孙刚,马文明,吴立勋,张福贵. 东北羊草草原盐碱斑的自然恢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
.
|
[6] | 张春文. 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培育高蛋白质的大豆新品种见效快[J]大豆科学, 1982,(02)
.
|
[7] | 王金陵,孟庆喜,杨庆凯,赵淑文,武天龙. 回交对克服栽培大豆与野生和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蔓生倒伏性的效应[J]大豆科学, 1986,(03)
.
|
[8] | 张国栋,王金陵,孟庆喜. 大豆种子泥膜、蔓生性和种皮色的遗传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J]大豆科学, 1989,(04)
.
|
[9] | 陈云昭. 大豆耐盐离体筛选分化再生植株的初步研究[J]大豆科学, 1989,(04)
.
|
[10] | 邵桂花,常汝镇,陈一舞. 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 1993,(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