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冯培勇.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对淹水的适应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3 .
[2] 杨益善. 野生稻高产QTL导入晚稻恢复系的育种效果及其增产的生理和分子基础[D]湖南农业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薛生国. 超积累植物商陆的锰富集机理及其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潜力[D]浙江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6 条
[1] 秦岭,管延安,杨延兵,张华文. 不同生态区谷子创新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9) .
[2] 朱桂才,张响银,杨中艺. 共耐性植物李氏禾繁殖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9) .
[3] 朱桂才,杨中艺. 水分胁迫下李氏禾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9,(11) .
[4] 时明芝,周保松. 植物涝害和耐涝机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2) .
[5] 田志环. 淹涝胁迫对水稻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
[6] 严景华,蔡永萍. 多效唑、ABA对番茄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1994,(03) .
[7] 柳建国,柯建国,陈长青,张斌,张桃林. 作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耐旱性[J]安徽农业科学, 1998,(04) .
[8] 卜庆雁,周晏起. 果树抗旱性研究进展[J]北方果树, 2001,(06) .
[9] 李吉跃. 植物耐旱性及其机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1,(03) .
[10] 王显国,韩建国,陈志红,朱云生,李连述. 新麦草种子成熟过程中活力变化的研究[J]草地学报, 2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