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3 条
[1] 贾殿勇. 水分运筹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2] 孟晓瑜. 底墒和氮磷用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养分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3] 夏爱. 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水分胁迫下的成苗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
[4] 温美丽. 渗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初步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 2001 .
[5] 李青常. 施用氮肥对小麦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6] 陈立栋. 冬小麦节水栽培生理生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7] 彭羽. 花后灌水对两种筋型小麦品种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2 .
[8] 冯伟. 水氮运筹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生理调节效应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3 .
[9] 高廷东. 光和不同形态氮互作对小麦幼苗碳、氮同化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10] 张洁瑕. 高寒半干旱区蔬菜水肥耦合效应及硝酸盐限量指标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王晨阳. 花后高温和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加工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 2005 .
[2] 尹春英. 青杨组不同种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5 .
[3] 严美玲. 水氮运筹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与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4] 刘萍. 花后高温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扬州大学, 2006 .
[5] 朱新开.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与调控[D]扬州大学, 2006 .
[6] 林凡云. 糜子干旱复水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及相关基因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7] 李芳兰. 三种豆科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与适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7 .
[8] 江晓东.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
[9] 闫湘. 我国化肥利用现状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10] 郭春芳. 水分胁迫下茶树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基础[D]福建农林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02 条
[1] 单保山. 小麦不同品种灌浆特性的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 1987,(02) .
[2] 刘建军,赵振东,徐亚洲,宋建民,许友芬. 淀粉质量与面条煮面品质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6) .
[3] 徐恒永,赵振东,张存良,刘爱锋,刘建军,毕德锋,杭新杰,晁岳华,张怀友,耿金茹.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Ⅰ.氮肥对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5) .
[4]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杭新杰,张怀友.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Ⅱ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2) .
[5]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张永丽. 不同土壤肥力下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5) .
[6] 贾效成,于振文,张永丽. 氮素不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6) .
[7] 许振柱,于振文,张永丽.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1) .
[8] 刘建军,何中虎,姜善涛,朱连先,吴祥云,赵振东. 目前推广小麦品种面粉白度概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2) .
[9] 王旭东,于振文.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6) .
[10] 王东,于振文,贾效成. 播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玉铭,曹江海,董文旭,陈德立.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氮素的硝化-反硝化损失[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