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 郭燕文. 甲苯硝基化合物的偶极矩及介电特性[J]火炸药学报, 1999,(03)
.
|
[2] | 杨忠志,丛尧,王长生. 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中的σπ模型及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11)
.
|
[3] | 赵东霞,宫利东,杨忠志. 在分子中单电子受到的作用势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11)
.
|
[4] | 居学海,肖鹤鸣,贡雪东. N-甲硝胺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03)
.
|
[5] | 韩兆让,左琳,朱建民,张淑芬,张立军. 梳型聚合物在固液界面吸附形态的Monte Carlo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1,(02)
.
|
[6] | 谢吉麟. 氢键的本质特征、存在类型及其影响[J]化学教学, 2006,(08)
.
|
[7] | 杨忠志,沈尔忠.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i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I) --Direct calculation of group electronegativity and the atomic charges in a group[J]Science in China,Ser.B, 1996,(01)
.
|
[8] | 杨忠志,王长生,唐敖庆.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i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VI) --Atom-bond electronegativity equalization model[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1998,(03)
.
|
[9] | 杨忠志,赵东霞. 关于分子特征形状的理论——Ⅰ.一种定义分子特征形状的新方法[J]中国科学(B辑), 1999,(04)
.
|
[10] | 蔡皖飞,毛双,张姝,操飞,张宏,李来才,田安民. 儿茶素-胞嘧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 2011,(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