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 史俊锋. CO_2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行为的数值模拟[D]北京工业大学, 2001
.
|
[2] | 倪宇.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及激光焊接超低碳钢的焊缝磁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
|
[3] | 王亚楠. 超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 2006
.
|
[4] | 刘达樊. CO_2激光-MIG复合热源焊接熔滴过渡的行为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
[5] | 李新宇. 616装甲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07
.
|
[6] | 毛兴锋. 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高强度双相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 2007
.
|
[7] | 韩宁. 激光深熔焊接阈值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7
.
|
[8] | 严军. CO_2激光-TIG复合焊接工艺与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
[9] | 田成达. DP780高强钢动态力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
|
[10] | 张博. 低碳钢激光点焊工艺特性与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8 条
[1] | 张涛,侯华兴,马玉璞,丛津功,隋轶. 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厚板的开发[J]鞍钢技术, 2005,(02)
.
|
[2] | 刘玲霞,成建国,吕绯. 7A52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疲劳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5)
.
|
[3] | 冯杰才,陈东高,谭兵,王冬生,齐果,高明. AZ31激光-MIG复合热源焊接参数对焊缝形貌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02)
.
|
[4] | 王利,朱晓东,张丕军,陆匠心. 汽车轻量化与先进的高强度钢板[J]宝钢技术, 2003,(05)
.
|
[5] | 陈涛,陈铠,王智勇,陈继民,肖荣诗,左铁钏. CO_2激光焊接不稳定性的直接监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1,(03)
.
|
[6] | 华爱兵,陈树君,白韶军,殷树言,张晓亮. 磁旋弧MAG焊接工艺的熔滴过渡机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07)
.
|
[7] | Study on laser welded heat-affected zone in new ultralow carbon bainitic steel[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7,(02)
.
|
[8] | 秦国梁,雷振,林尚扬,何实,王旭友,王威. Nd:YAG激光+脉冲MAG电弧复合热源规范参数对平板堆焊焊缝表面成形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 2006,(03)
.
|
[9] | 2005年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J]船艇, 2006,(03)
.
|
[10] | 俞士将.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J]船舶, 2010,(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