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0 条
[1] | 艳燕. 3S技术支撑下的锡林郭勒盟草地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
|
[2] | 哈布日喜勒. 基于3S技术的正蓝旗草原资源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
[3] | 张金勇. 南四湖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试研究及规模化工程示范[D]山东大学, 2011
.
|
[4] | 刘晓东. 三江源区草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及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5] | 马帅. 黄土高原次生林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结构与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
.
|
[6] | 纪宏伟.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制[D]西北民族大学, 2011
.
|
[7] | 李勤奋.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和家畜体重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
|
[8] | 朱桂林. 短花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对不同放牧制度响应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
|
[9] | 付福明. 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监测及治理机制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
[10] | 刘艳. 典型草原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制度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 刘红梅. 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与草地空间异质性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
[2] | 王明玖. 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0
.
|
[3] | 卫智军. 荒漠草原放牧制度与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
|
[4] | 包玉英. 内蒙古草原和荒漠丛枝菌根共生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
|
[5] | 刘忠宽. 不同放牧压草原休牧后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变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
[6] | 吕世海.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
[7] | 高安社. 羊草草原放牧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
[8] | 祁永. 放牧对草原群落特征及种群繁殖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
[9] | 初玉. 浑善达克沙地植物功能型多样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
.
|
[10] | 王常慧.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净氮矿化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98 条
[1] | 池芳春,李生宝,刘华,王占军. 干旱区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6)
.
|
[2] | 鲁绍伟,刘凤芹,周国娜,张海军,马建昭,姜文虎,杜娟. 不同植被带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1)
.
|
[3] | 罗天相,刘莎. 中度放牧干扰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1)
.
|
[4] | 杨旭,向昌国,刘志霄. 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0)
.
|
[5] | 张保刚,梁慧春. 天然草地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5)
.
|
[6] | 郭正刚,程国栋,王根绪. 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嵩草草甸植物多样性分析[J]冰川冻土, 2004,(01)
.
|
[7] | 刘忠伟,王仰麟,彭建,王晓东. 区域文化景观旅游持续开发的景观生态视角——以绍兴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
|
[8] |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
|
[9] | 刘艳红,赵惠勋. 小尺度干扰与资源总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03)
.
|
[10] | 李雪华,韩士杰,宗文君,李晓兰,蒋德明. 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许志信,赵萌莉. 保护和建设植被是生态建设的根本措施[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0
.
|
[2] | 卫智军,邢旗,双全,杨静,金玉,袁晓冬. 不同类型天然草地划区轮牧研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 20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