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汤东阳. 三维地质建模中几何形体分析技术的几个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
[2] 张陶. 二度体磁异常总梯度模反演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 2011 .
[3] 常铮. 磁测资料预处理软件研制[D]长安大学, 2006 .
[4] 于淼. MapInfo组件的研究和深入开发[D]大连交通大学, 2007 .
[5] 闫浩飞. 重磁三维可视化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
[6] 唐小兵. 磁异常处理解释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成都理工大学, 2008 .
[7] 王永涛. 大新锰矿矿山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广西大学, 2008 .
[8] 罗嗣成. 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仪[D]华中科技大学, 2007 .
[9] 祁光. 重力反演在立体地质填图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 2009 .
[10] 张菲菲. 二度体磁异常分步反演方法[D]长安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洪东明. 磁异常多参量可视化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
[2] 郑元满. 重磁三维物性实时可视化反演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
[3] 冯彦. 中国大陆地区的岩石圈磁场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4] 李传涛. 利用重力数据反演亚洲岩石圈的三维密度结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
[5] 陈少强. 一个以“移动立方体法”为关键技术的人机交互三维地质建模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 .
[6] 曾新平.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系统GeoModel的总体设计与实现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
[7] 赵震宇. 中国铁矿床成矿远景区综合信息潜力预测[D]吉林大学, 2005 .
[8] 郭志宏. 航磁及梯度数据正反演解释方法技术实用化改进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4 .
[9] 黎华. 地形与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
[10] 吕鹏. 基于立方体预测模型的隐伏矿体三维预测和系统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9 条
[1] 王光源,马海洋,章尧卿. 航空磁探仪探潜目标磁梯度定位方法[J]兵工自动化, 2011,(01) .
[2] 于荣欢,吴玲达,瞿师. 并行体绘制中的自适应负载平衡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2,(01) .
[3] 徐宝慈. 均质非二次曲面磁体的不均匀磁化问题[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2,(02) .
[4] 郭武林. 关于长波磁异常形成机理的某些研究结果[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5,(04) .
[5] 邹新民. 中国大陆地磁学特征与百年地震相关关系分析[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03) .
[6] 蒋甫玉,高丽坤,黄麟云. 油气模型的重力梯度张量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2) .
[7] 管彦武,管烨,高瑞,孙晓华,金旭. 根据地震纵波速度分析青藏高原地壳放射性生热率和地幔热状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2) .
[8] 邹新民,刘晓华,黄文兵. 关于日本阪神地震的分析──球坐标下磁卫星异常的等效源反演[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6,(02) .
[9] 张贵宾,申宁华. 频率域位场快速正则化反演界面和物性分布[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6,(04) .
[10] 黄维平,仇铭华,徐国华. 磁性地质体模型库工作平台与应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妮佳,成军,张剑平. 立体眼镜及其在虚拟博物馆中的应用[A]全国首届数字(虚拟)科技馆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