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4 条
[1] 温凤英. 红枣色素提取工艺研究及其化学成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2] 烟利亚. 红龙果红色素稳定性及生物活性研究[D]集美大学, 2011 .
[3] 牟明生. 黄芩与乳酸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回盲肠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4] 邢庆新. 刺萼龙葵次生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5] 潘素君. 不同类型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和抑菌效果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1 .
[6] 黄燕玲. 橙皮甙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01 .
[7] 邹俊杰. 大麦幼苗叶片营养成分和嫩叶汁粉制备及其提取物抗氧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2 .
[8] 熊皓平. 显齿蛇葡萄生化成分分析及抑菌作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2 .
[9] 沈海涛. 蜂胶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10] 赵向前. 彩色棉的纤维色素与品质形成机理[D]浙江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刘金花. 环境因子对黄芩植株代谢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
[2] 陈义伦. 优质苹果醋酿造技术及主要风味物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3] 成廷水. 氨基酸锌对蛋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4] 马海田.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对动物生长及其吸收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5] 景茂. 银杏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
[6] 李新圃.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 2006 .
[7] 梁建光. 有机锌源的化学特性及其对奶牛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8] 郭晓宇. 云南石仙桃和猴耳环活性成分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5 .
[9] 黄艳玲. 肉仔鸡实用饲粮中锌适宜水平及有机锌源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10] 彭艳芳. 枣主要活性成分分析及枣蜡提取工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11 条
[1] 池淑君,张迟. 一种天然防腐剂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 1999,(06) .
[2] 关爽,卢静,刘静波. 杜香熊果酸提取物对小鼠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 2009,(01) .
[3] 冯平安,贾德云,刘超,王静. 老鹳草抗炎作用的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06) .
[4] 程梅,王丽娟,王尔娟.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2) .
[5] 员铭,吕国华. 百里香应用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2) .
[6] 冯娟,张浪,胡丰林. 几种地被植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7) .
[7] 艾清豹,刘德义,甘琼,何本玉,周飞. 大豆异黄酮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9) .
[8] 韦学丰,邓年方. 微波法提取桉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4) .
[9] 杨洪元,黄康晟. 火龙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3) .
[10] 吴笳笛,阚国仕,陈红漫,李贺民. 双酶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王楠,李占林,华会明. 黑老虎的化学成分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8 .
[2] 钟鸣,余胜民,黄琳芸,杨增艳,陈少锋. 十五种“钻”类传统瑶药抗肿瘤筛选研究[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05 .
[3] 陈敏,陈道峰,李国雄. 3种五味子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艾滋病毒活性[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 2004 .
[4] 宋国虎,徐亮,肖潇,韩志斌,李小丽,朱俊霖. 二年生黄芩生长发育规律与有效成分动态积累的研究[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