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唐福辉. 现有液化识别方法对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1 .
[2] 张晓明. 城市交通出行生成模型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0 .
[3] 胡进军. 地下地震动参数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3 .
[4] 孙翔. 四车道公路隧道的施工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 2004 .
[5] 付鹏程. 地铁地下结构震动变形的实用评价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 2004 .
[6] 裴洪军. 城市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河海大学, 2005 .
[7] 边翔. 大跨度隧道施工方法数值模拟与动力响应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
[8] 王敏. 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
[9] 邓爽. 长江隧道衬砌结构地震响应的三维数值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
[10] 于海龙. 四车道公路隧道断面形状和施工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王丽萍.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地震动输入与侧向刚度控制方法[D]重庆大学, 2010 .
[2] 吴波. 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3 .
[3] 贡金鑫.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可靠度的耐久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 1999 .
[4] 徐梅. 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综合管理的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
[5] 李彬.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 2005 .
[6] 孔戈. 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 2007 .
[7] 孙锐. 液化土层地震动和场地液化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6 .
[8] 王国波. 软土地铁车站结构三维地震响应计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同济大学, 2007 .
[9] 赵瑜. 深埋隧道围岩系统稳定性及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
[10] 孙超.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3 条
[1] 徐茂波,刘西拉. 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可靠度及对人为错误的敏感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1990,(01) .
[2] 桂劲松,康海贵. 结构可靠度计算的最优化方法及其Matlab实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4,(02) .
[3] 李志华,张光海,康海贵. 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箱的工程结构可靠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5,(03) .
[4] 吴艳华,刘婷婷.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J]安徽建筑, 2003,(04) .
[5] 景诗庭. 对开展“地下结构可靠性设计”研究之浅见[J]地下空间, 1988,(01) .
[6] 于翔,赵跃堂,郭志昆. 人防工程的抗地震问题[J]地下空间, 2001,(01) .
[7] 宫必宁,赵大鹏. 地下结构与土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 2002,(04) .
[8] 杨林德,萧蕤. 复合支护的可靠度分析[J]地下空间, 2003,(01) .
[9] 郑永来,刘曙光,杨林德,童峰. 软土中地铁区间隧道抗震设计研究[J]地下空间, 2003,(02) .
[10] 刘学山. 盾构隧道的纵向抗震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 20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