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1 条
[1] 刘晨. 基于GIS的晋江流域洪灾风险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
[2] 范晓梅. 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及作物系数的确定[D]兰州大学, 2011 .
[3] 曾超. GIS支持下岷江上游水文特征定量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 2011 .
[4] 陈锦标. 晋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机制的研究[D]华侨大学, 2000 .
[5] 白莉. 博斯腾湖水动力学特性模拟研究与特征有限体积法[D]新疆农业大学, 2000 .
[6] 陈大春. 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0 .
[7] 吴军虎.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基础信息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2 .
[8] 刘旻霞.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水文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3 .
[9] 刘慧婷. EMD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大学, 2004 .
[10] 韩娜娜. 山西桑干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牛军宜. 供水枢纽工程水环境系统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2] 穆兴民.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河川径流及土壤水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3] 杨树青. 基于Visual-MODFLOW和SWAP耦合模型干旱区微咸水灌溉的水—土环境效应预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4] 赵雪花. 河川径流演变规律的挖掘与识别技术[D]西安理工大学, 2005 .
[5] 乔云峰. 环境变化条件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
[6] 胡良温.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7] 徐留兴. 岷江上游径流变化特性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
[8] 谢景新. 非线性多步预测与优化方法及其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9] 王国庆.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关键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
[10] 仇亚琴. 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40 条
[1] 李泓辉. 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
[2] 钟华,姜志德,代富强. 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渭源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3] 董旭. 渭河流域陕西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 .
[4] 李晓春,汪顺生,韩宇平,张建龙,朱伟坤.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4) .
[5] 姚桂枝,刘章勇. 丹江口库区坡耕地不同植物篱对径流及养分流失的影响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6) .
[6] 张喜,连宾,尹洁,吴永波,崔迎春. 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土壤流失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
[7] 杨美临,范晓梅. 渭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1) .
[8] 宁龙梅,王华静. 若尔盖高原湿地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6) .
[9] 黄友瑜,刘法贵,吴德耀. 基于GM(1,1)模型的黄河花园口站的径流量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
[10] 余航,王龙,田琳,张茂堂,杨蕊,夏昆. 云南旱灾综合指数时间序列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卢友行. 晋江流域水环境治理[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