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 刘艳华. 大肠杆菌苯丙氨酸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
[2] | 崔艳玲. 基因重组大肠杆菌以不同碳源合成L-苯丙氨酸的比较[D]郑州大学, 2010
.
|
[3] | 洪林. 甘蓝型油菜精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D]西南大学, 2011
.
|
[4] | 卜其涛. 人参皂苷Rb_3的分离及其抗糖尿病和调脂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
[5] | 芦佳. 苯丙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多酶基因协同表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
[6] | 张文博. 利用粘红酵母转化反式肉桂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2
.
|
[7] | 谭青乔. L-色氨酸产生菌选育及其发酵动力学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1
.
|
[8] | 柴燚. 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的性质及其固定化枯草杆菌生产纳豆激酶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
[9] | 岳海燕. 酶法转化反式肉桂酸生产~(15)N-L-苯丙氨酸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3
.
|
[10] | 江柯. 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CIBAS A1401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D]四川大学, 200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 周海岩. L-苯丙氨酸生产菌株的构建、代谢调控和发酵条件优化[D]江南大学, 2011
.
|
[2] | 李永辉. 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调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3
.
|
[3] | 张立央. SA/CS-CaCl_2/PMCG微胶囊及其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培养[D]浙江大学, 2003
.
|
[4] | 宋文军. L-异亮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4
.
|
[5] | 何秀娟. 疡愈涂剂对愈合迟缓性皮肤伤口的愈合作用及局部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
|
[6] | 肖璐. 溶栓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D]四川大学, 2005
.
|
[7] | 张俊. 大孔、可控孔径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
[8] | 李迈. 若干中心代谢途径单基因敲除对大肠杆菌代谢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
[9] | 钱超. 培哚普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
[10] | 井文倩. 赖氨酸对新西兰兔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9 条
[1] | 吴涓,肖亚中. 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球对Pb~(2+)的动态吸附及其洗脱[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
|
[2] | 邓菊香,王祖元. 苯丙氨酸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J]安徽化工, 2007,(04)
.
|
[3] | 徐晓梅,杨署光. 苯丙氨酸解氨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1)
.
|
[4] | 詹萍,苏龙,周乃东. 红酵母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
|
[5] | 郭丽华. 氨基酸衍生物的抗菌作用[J]氨基酸通讯, 1981,(01)
.
|
[6] | 王选良. 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发酵[J]氨基酸杂志, 1989,(03)
.
|
[7] | 邵继智. 支链氨基酸的生化与营养[J]氨基酸杂志, 1990,(02)
.
|
[8] | 范长胜,余震,郑善良,杨仁根. L—苯丙氨酸产生菌株FMP8902特性研究[J]氨基酸杂志, 1991,(03)
.
|
[9] | 余敦寿,崔俊鑫. 在 r—氨酪酸生产中,提高谷氨酸脱羧酶活力的研究[J]氨基酸杂志, 1991,(04)
.
|
[10] | 余敦寿,刘序章,张世炜. L-苯丙氨酸生产[J]氨基酸杂志, 1991,(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