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0 条
[1] 曾誉. 长沙市垂直绿化植物选择与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2] 曹方莉. 灰毡毛忍冬(金银花)愈伤组织及多倍体的诱导[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3] 刘颖. 多年继代保存苹果组培苗繁殖特性及遗传稳定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4] 孔刚. 福建杜鹃花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及其离体保存[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5] 解辉. 香蕉开放式组织培养体系研究[D]海南大学, 2011 .
[6] 王娟. 重金属Pb~(2+)对水花生愈伤组织的毒害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7] 孙清鹏. 低温胁迫下两种热带相思某些生理特性的变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0 .
[8] 成细华. 结球白菜离体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LMV-CP基因植株的获得[D]首都师范大学, 2000 .
[9] 周敏. 农杆菌介导花生转CpTI和bar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D]汕头大学, 2002 .
[10] 马翠萍. 植物组培污染防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杨广东. 基因工程改良几种重要蔬菜的抗虫性[D]浙江大学, 2002 .
[2] 郭奕明. 玉米的单倍体育种及基因转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2 .
[3] 唐桂香. 油菜高效再生体系的创建及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4] 何华勤. 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5] 苏建亚.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的分子机理及抗性基因分子检测技术[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6] 王立文. 植物无糖组培中CO_2增施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7] 张彦妮. 复叶槭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及其遗传转化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5 .
[8] 曹尚银. 苹果花芽孕育的蛋白质组学及其特异蛋白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5 .
[9] 师晨娟.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苗木生长及其抗性生理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10] 关萍. 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ta B1遗传多样性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42 条
[1] 赵传集,张鸣毅,朱家琦. 山东农作物育种工作概述[J]山东农业科学, 1984,(03) .
[2] 柳建军,于洪欣. 结球甘蓝的离体再生及基因转化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 2002,(01) .
[3] 刘香玲,王玉珍,罗景兰. 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因素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5) .
[4] 王志,朱万芹,李风忱. 新普百合叶片的组织培养[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5) .
[5] 张正. 农作物单倍体育种研究概况与思考[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5) .
[6] 孙庆华,韩振海. 果树多倍体鉴定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2) .
[7] 孙庆春,郑成淑,丰震. 菊花玻璃化苗与正常苗的生理特性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5) .
[8] 牛爱国,朱海波,侯丽娟,包永佶,刘刚. 无籽西瓜组培快繁技术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7,(01) .
[9] 王高歌,翟晓灵,佘红,潘忠强,焦功强,邵阳.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1) .
[10] 周静波. 无土栽培技术综述[J]安徽林业科技, 2008,(Z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王鸣,焦定量. 我国西瓜育种的进展[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