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 钱湘群. 秸秆切碎及压缩成型特性与设备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
[2] | 张荣刚. UV-B辐射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南京气象学院, 2003
.
|
[3] | 胡静丽.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
[4] | 马媛媛. 抗旱基因LEA的克隆及其序列解析[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
[5] | 傅红霞. 净菜商品化处理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
[6] | 章金英. 苹果汁加工工艺中果汁褐变控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
[7] | 岳静. 紫甘薯红色素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4
.
|
[8] | 孙骏威. 水稻根系、光合和抗氧化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D]浙江大学, 2004
.
|
[9] | 张慧. 逆针对自然更年期大鼠生殖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
|
[10] | 方雪花. 鲜切南瓜生理特性与南瓜粉抗氧化活性[D]浙江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尹靖东. 类黄酮对鸡蛋胆固醇及其氧化物形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
[2] | 郁怡汶. 草莓光合作用对水分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
[3] | 杜健民. 新鲜草物料压缩过程的流变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
[4] | 罗丽萍. 甘薯叶柄藤中试综合提取的活性多糖、类黄酮构成及生理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 2006
.
|
[5] | 张彧. 红薯茎叶提取物生物活性及与其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 2007
.
|
[6] | 何茜. 毛白杨抗旱节水优良无性系评价与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
|
[7] | 程瑞锋. 水培甘薯连续生产系统构建及根系功能分离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
[8] | 蔡能. 外源bar+nas双价基因转化多年生黑麦草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8
.
|
[9] | 孔兰静. 三种观赏草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
[10] | 王征宏. 干旱对小麦灌浆期物质转运的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83 条
[1] | 王大箴,郗光辉,王建军,于开乐,王庆美,王荫墀. 山东省甘薯推广品种茎尖菜用价值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7,(02)
.
|
[2] | 李家明,李丰. 抗辐射药氨磷汀合成工艺的研究[J]安徽化工, 2000,(02)
.
|
[3] | 宫文彬. 浅谈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0)
.
|
[4] | 谭西贵. 我国甘薯生产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1)
.
|
[5] | 朱天文. 菜用甘薯的特性·配套栽培和加工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6)
.
|
[6] | 赵宇瑛,张汉锋. 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5)
.
|
[7] | 韩占江,王伟华,胡尚连,郜庆炉,吴玉娥. 硫对春小麦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的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5)
.
|
[8] | 申亚梅,童再康,蔡建国,吴家森,张素雅. 植物抗旱机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0)
.
|
[9] | 赵江涛,李晓峰,李航,徐睿忞. 可溶性糖在高等植物代谢调节中的生理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4)
.
|
[10] | 杨荣光,戴忠民,王洪明,于静,李培和,李振清,吴泽金. 植物淀粉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8)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王庆斌,王方正,薛庆中,朱亚芳,苏维埃,汤章城. APX基因转化水稻及其功能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 2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