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吴关威. 香菇柄中滋味成分释放研究及香菇精的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冯志成. 酱油多菌种发酵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 2010 .
[3] 张海龙. 米曲霉高活性蛋白酶菌株选育及酱油多菌种混合酵条件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 2011 .
[4] 要萍. 宣威火腿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方法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5] 曹治云. 黑曲霉产酸性蛋白酶催化机制和稳定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5 .
[6] 党敏娜. 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菌种的选育及工艺改良研究[D]暨南大学, 2005 .
[7] 严留俊. 改善酱油风味的微生物及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 2008 .
[8] 杨敏. SPME-GC/MS联用技术在部分蔬菜挥发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8 .
[9] 叶磊. 小曲中优良根霉的分离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
[10] 管风波. 液体发酵法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朱旗. 速溶绿茶加工中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规律及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0 .
[2] 张建华. 曲霉型豆豉发酵机理及其功能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3] 李琼. 禽畜鲜骨再生利用与肉类香味料开发研究[D]东华大学, 2005 .
[4] 秦礼康. 陈窖豆豉粑益酵菌、风味物及黑色物质研究[D]江南大学, 2006 .
[5] 周雪松. 鸡肉蛋白酶解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06 .
[6] 张艳芳. 多菌株制曲促进酶系优化与提高酱油质量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9 .
[7] 高献礼. 高盐稀态酱油在发酵和巴氏杀菌过程中风味物质形成和变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8] 杨兰. 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工艺优化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1 条
[1] 刘辉,张庆庆,危勤涛,舒伟刚. 红曲霉发酵米酒工艺条件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 蒋滢,徐颖,朱庚伯. 人类味觉与氨基酸味道[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2,(04) .
[3] 唐杰,伍健东,周兴求,黄仲均.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02) .
[4] 张琳,张元月. 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膜生物反应器[J]重庆环境科学, 1996,(04) .
[5] 赵新淮,冯志彪. 大豆蛋白水解物水解度测定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02) .
[6] 五明纪春,陈晓光,刘宇峰. 大豆豆酱、酱油中褐色色素的生理功能作用[J]大豆通报, 2001,(01) .
[7] 田晶,徐龙权,鱼红闪,苏志国,金凤燮. 酱油发酵过程中大豆皂苷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1,(02) .
[8] 王敦球,张学洪,解庆林,喻泽斌. 二级厌氧—SBR工艺处理酱油生产废水[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9) .
[9] 姬广磊,奚旦立,季萍. 膜生物反应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2,(02) .
[10] 关群顺. 酱油废水处理技术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