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邵单炫. 发酵香肠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2] 李果. 两种经济鱼类即食食品的制备工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3] 张利兰. 自然湿地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1 .
[4] 代道芳. 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的传统发酵泡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研究[D]广西大学, 2011 .
[5] 张华. 发酵香肠菌种及发酵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0 .
[6] 马春丽. 酸奶高产酸能力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D]东北农业大学, 2003 .
[7] 肖琳琳. 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8] 蒋振晖. Ca~(2+)和通气处理对糙米发芽过程中主要物质变化的影响及γ-氨基丁酸富集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9] 徐静. 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干酷乳杆菌的分离、筛选与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10] 王永霞. 肉品发酵剂的菌种筛选及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朱旗. 速溶绿茶加工中主要风味物质变化规律及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0 .
[2] 孙宝忠. 干腌牛肉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变化、作用及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3] 王海燕. 湖南腊肉源产香葡萄球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香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4] 郭翔. 降胆固醇益生乳酸菌筛选及其功能机理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6 条
[1] 胡永金,夏文水,刘晓永. 不同微生物发酵剂对鲢鱼肉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6) .
[2] 袁玮,陈冬华,石敏. 民族食品鱼酱酸工艺及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2) .
[3] 丁之恩. 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其机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02) .
[4] 黄颖,隋玉杰,钟莉莉,郑永晨. 藏灵菇发酵乳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6) .
[5] 安建钢,宫雪鸿,李美仙,袁振丽,董涛,李雪静,武先锋,李峰. 绿豆甘草饮对大鼠血脂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7,(06) .
[6] 张富新. 乳酸菌及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应用[J]黄牛杂志, 1997,(01) .
[7] 肖蓉,徐昆龙,刘旭川. 云南黄牛干巴(腊牛肉)中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黄牛杂志, 1998,(03) .
[8] 励建荣.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保鲜与加工, 2005,(03) .
[9] 章汝平,何立芳. 用后道味精母液提取谷氨酸后的废液生产r-氨基丁酸[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 .
[10] 林智,大森正司. γ-氨基丁酸茶成分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J]茶叶科学, 20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