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岳春晖. 三种早熟水稻变异株系的AFLP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 2010 .
[2] 陈鹏. 高杆气生根水稻变异株系AFLP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 2011 .
[3] 金基石. 薄皮甜瓜主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1 .
[4] 赵利锋. 太白红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D]西北大学, 2001 .
[5] 雷泽勇. 彰武松主要特性及起源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2 .
[6] 徐小林. 栓皮栎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7] 姜成东. 鄂西地区柚种质资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1 .
[8] 王源秀. 杞柳和簸箕柳SSR指纹图谱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9] 陈希芹. 胶孢炭疽菌的遗传多样性[D]四川农业大学, 2004 .
[10] 李梅. 辽东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陈红. 促进我国水稻育种创新的新品种保护政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2] 栾非时. 菜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0 .
[3] 李毅. 东祁连山高寒地区柳灌丛群落及其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2 .
[4] 冯富娟. 天然红松种群遗传生态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5] 李珊. 金钱槭属植物保护遗传学与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 2004 .
[6] 雷一东. 大花红景天的ISSR遗传多样性与精油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D]复旦大学, 2004 .
[7] 罗建勋. 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4 .
[8] 张含国. 红皮云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0 .
[9] 王祎玲. 七筋菇植物遗传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 2006 .
[10] 王利. 银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35 条
[1] 李汝玉. 简单序列重复(SSR)及其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4) .
[2] 张延明,曲敏,闫玉清,徐香玲,李集临. EST-SSRs在小麦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3) .
[3] 张培江,才宏伟,李焕朝,杨联松,张德泉,白一松,胡兴明,许传万. RAPD分子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 2000,(06) .
[4] 蔡健,王永杰,杨剑波. AFLP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2) .
[5] 马宗新,高玉祥,赵红,柳申飞,李伟,张婧霖. 三倍体速生杨树的组织培养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4) .
[6] 徐六一,高景斌,蔡卫兵,席启俊,户田忠雄. 黄山松外部形态特征变异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5) .
[7] 王钰,阮龙,严平,武廷章,吴瑾华. 速生杨110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0) .
[8] 刘卫群,李浩.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7) .
[9] 王林生,宋忠利,李毓珍,马晓玉. 植物数量性状的QTL定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8) .
[10] 李平东,陈雪君. 6种杀菌剂对香蕉采后炭疽病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