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 条
[1] | 秦波. 发酵何首乌与制首乌等质量对比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
|
[2] | 邓红霞. 笋壳和竹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
[3] | 徐维娅. 色谱技术和伏安法在竹叶提取物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
[4] | 周惠燕. 竹叶的化学成分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
[5] | 赵兴. 中草药提取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 2003
.
|
[6] | 邱昌桂. 百合皂甙的提取、纯化及其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
[7] | 李海静.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
[8] | 王志忠. 螺旋藻多糖提取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多糖的分离纯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
[9] | 刘良. 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 2005
.
|
[10] | 张晓瑞. 一株桃耳七内生菌产鬼臼类化合物的研究[D]西北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马志卿. 不同类杀虫药剂的致毒症状与作用机理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
[2] | 张继. 沙蒿多糖结构及降血糖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5
.
|
[3] | 张炜银. 岷江上游植被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生态特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
|
[4] | 刘世彪. 绞股蓝结构和发育与其总皂甙积累相关性的研究[D]西北大学, 2005
.
|
[5] | 茹文明.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生态学研究[D]山西大学, 2006
.
|
[6] | 廖矛川. 鬼臼类植物化学系统学和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5
.
|
[7] | 李盛钰. 甾体皂苷糖链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构效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
|
[8] | 张艳杰.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
|
[9] | 丁利. 联用色谱在中药活性成分和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 2008
.
|
[10] | 胡凤莉. 中药药效成分分析中的色谱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 2009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74 条
[1] | 张春玲,胡俊峰,曲江斌,袁晓燕. 几种中草药及绿茶对B(a)P和NNK的抗诱变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 2003,(02)
.
|
[2] | 高素莲,王雪梅. 甘草中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
|
[3] | 李宜明,沈业寿,王清,季俊虬.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
[4] | 成诗明,张树海,张景林.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研究[J]安徽化工, 2003,(01)
.
|
[5] | 冯平安,贾德云,刘超,王静. 老鹳草抗炎作用的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06)
.
|
[6] | 王家晓,荣震,薛庭新. 健脾益气中药对晚期肿瘤脾虚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01)
.
|
[7] | 韩娅. 健脾益肾中药防治乳腺癌放疗血液毒性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01)
.
|
[8] | 周利亘,王春辉,王君虹,陈新峰,管延金. 芦笋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2)
.
|
[9] | 王黎明. 植物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3)
.
|
[10] | 文汉,聂凡. 绞股蓝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