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 条
[1] 贺小霞. 狗牙根和海滨雀稗的形态特征与AFLP遗传多样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
[2] 张珍. 草坪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0 .
[3] 刘世建. 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对四川地方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1 .
[4] 张阿英. 中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方品种SSR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 2002 .
[5] 王赞. 四川攀西地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及坪用价值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2 .
[6] 徐胜. 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2 .
[7] 孙岳. 五味子DNA指纹分析及质量相关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3 .
[8] 李鸣. AFLP技术在甘蔗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研究上的应用[D]广西大学, 2003 .
[9] 郭江波. 中国苜蓿审定登记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 .
[10] 伍春莲.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老化种子基因组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的RAPD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解新明. 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
[2] 李敏权.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病原及种质抗病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2 .
[3] 吴卫. 鱼腥草种质资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2 .
[4] 白史且. 中国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大学, 2002 .
[5] 王照兰.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育种材料的遗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
[6] 刘振虎. 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7] 赵丽梅.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
[8] 严学兵. 披碱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9] 黄福平. 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D]浙江大学, 2005 .
[10] 刘伟. 西南区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坪用价值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61 条
[1] 刘金平,张新全,彭燕,杨春华,易杨杰. AFLP分析西南区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3) .
[2] 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王学栋,吴跃进,刘贵付. 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机理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1989,(01) .
[3] 李泽福,夏加发,唐光勇.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0,(06) .
[4] 蔡健,王永杰,杨剑波. AFLP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2) .
[5] 程堂云,刘文秀,产焰坤,程福如,路曦结,易成新. 作物轮回选择方法及其育种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1) .
[6] 王侠礼. 航天育种的成就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4) .
[7] 曾兵,张新全,彭燕,马啸,兰英. 鸭茅RAPD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7) .
[8] 王迅,张新全,刘金平. 寒冷胁迫下野生扁穗牛鞭草应激反应多样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1) .
[9] 李建明,李洪杰,柴守诚,李秀全,李立会. 普通小麦Genomic-SSR和EST-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10] 李艳琴,徐敏云,王振海,于海良,邵长虹. 牧草品质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卢欣石. 中国苜蓿秋眠性、适宜引种与生态区划[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01 .
[2] 韩建国,王赟文,高洪文. 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01 .
[3] 袁庆华,张文淑. 我国苜蓿病害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01 .
[4] 于林清,王照兰,萨仁,卢欣石,杜建材. 中国新疆苜蓿野生种群秋眠性的研究[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