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 条
[1] | 杨模华. 巨桉不同种源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D]中南林学院, 2001
.
|
[2] | 徐小林. 栓皮栎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
[3] | 王妍. 福建壳斗科植物核型及亲缘关系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
[4] | 李相育. 染色体图像分析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3
.
|
[5] | 贺成林. 毛白杨新无性系苗期性状对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
[6] | 张萍. 木荷地理种源变异及分子基础[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4
.
|
[7] | 李梅. 辽东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
[8] | 王玉涛. 节水抗旱优良沙柳种源的筛选与抗旱造林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
[9] | 杨传强. 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与选择及其子代的遗传变异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
[10] | 李志熙. 毛乌素沙地高等植被调查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 冯富娟. 天然红松种群遗传生态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
[2] | 王秋玉. 红皮云杉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
[3] | 李文英. 蒙古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3
.
|
[4] | 罗建勋. 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4
.
|
[5] | 何承忠. 毛白杨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
[6] | 林峰. 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及培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4
.
|
[7] | 陈梦. 森林生物多样性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
|
[8] | 张含国. 红皮云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0
.
|
[9] | 那冬晨. 兴安落叶松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5
.
|
[10] | 张杰. 蒙古栎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08 条
[1] | 李汝玉. 简单序列重复(SSR)及其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4)
.
|
[2] | 晋元中,程金年. 马尾松种源实生种子园种实性状变异的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 2004,(03)
.
|
[3] | 钟国斌. 鹅掌楸育苗繁殖[J]安徽林业, 2001,(02)
.
|
[4] | 刘就,陈考科,刘纯鑫,林喜珀. 古巴加勒比松的优树选择和等级划分[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3)
.
|
[5] | 孙建峰,孙建伟,许雪飞,陈志刚,李海军,杨永杰,黄永新. 鹅掌楸的扦插繁育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0)
.
|
[6] | 邢柱东,张秀省,孙仲序,任秋萍,于守超,吕福堂. 观赏树种法桐的多样性调查与优树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
.
|
[7] | 段劼,吕巍,马履一,林平,怀慧明. 北京市侧柏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
[8] | 孙志勇,季孔庶. 干旱胁迫对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
[9] | 蔡伟建,杨丽芳,高捍东,王章荣,喻正发.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生长规律及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5)
.
|
[10] | 何旺盛,李晓红. 侧柏的抗逆性及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黄敏仁,许农,施季森,陈正德. 杉木变异类型的同工酶研究[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 198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