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 条
[1] 王丽. 四种暖季型草坪草护坡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2] 魏来. 翅荚木抗寒生理及其鉴定指标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3] 杨水莲. 湖南野生假俭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4] 王洋. 离子液体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辽宁大学, 2011 .
[5] 赵娜. 不同品种红三叶生产性能及病虫害抗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1 .
[6] 何静丹. 低温胁迫及温度回升对甘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广西大学, 2011 .
[7] 刘家忠. 干旱预处理诱导的玉米幼苗的交叉适应及其机制[D]云南师范大学, 2000 .
[8] 高洪波. Ca~(2+)和钙调素拮抗剂对茄子幼苗抗冷性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 2002 .
[9] 李智念. 外源ABA(脱落酸)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10] 施征. 三个枣品种抗寒生理特性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王金祥. 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不同时期的激素调控[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
[2] 白史且. 中国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大学, 2002 .
[3] 岳彩鹏. 低温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2 .
[4] 冯佰利. 干旱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及其生物学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5] 贾虎森. 外源ABA对玉米幼苗光抑制的调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3 .
[6] 张俊环. 葡萄幼苗与果实对温度逆境的交叉适应性及其细胞学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7] 卢艳丽. 基于高光谱的小麦株型与籽粒蛋白品质监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
[8] 徐迎春. 需水非关键期节水栽培条件下果树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0 .
[9] 魏安智. 仁用杏抗寒机理研究与抗寒物质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10] 杨梅. 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不同杉木无性系化感效应及差异蛋白质组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24 条
[1] 赵志文,崔德才. 生物技术在三叶草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2) .
[2] 叶宝兴,毛达超,刘学春. 超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4) .
[3] 李华昭,杨洪宾. 越冬期冻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
[4] 张晗,高永超,沙伟,郑琦,李汝玉,姚凤霞,许金芳,王东健. 低温胁迫下紫萼藓科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2) .
[5] 王克安,王冰,顾三军. 低温对黄瓜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及形态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1998,(04) .
[6] 彭金光,孙玉宏,师瑞红,谢国生. 10℃低温对西瓜幼苗耐性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0) .
[7] 李海林,殷绪明,龙小军.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1) .
[8] 徐成怀,程筱华. 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0) .
[9] 文斌,蔡汉,黄法就,陶纯洁. 冷锻炼对低温胁迫下茉莉幼苗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5) .
[10] 宋良图,宋国良,陶汉之. 电导法测定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