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4 条
[1] 金鑫. 稻瘟病生防菌Af1、Af4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李巧连. 海绵放线菌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HVG 29菌株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3] 刘磊. 三疣梭子蟹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及微卫星DNA标记进行家系鉴定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4] 高臣. 纳米SiO_2增强水稻瘟病抗性机制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5] 严伟. 抗稻瘟病菌植物源提取物组方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1 .
[6] 张雪梅. 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瘟性评价和内恢99-14抗瘟性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7] 曹俊伟. 海洋细菌Bacillaceae sp.v107和真菌zp6次级代谢产物及滇南苦刺花化学成分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 2011 .
[8] 何新建. 两个太湖粳稻地方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9] 兰涛. 水稻微卫星连锁图构建及稻米若干性状的QTL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 2001 .
[10] 吴晓莆. 东灵山地区辽东栎群落中植物种群的时空格局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 条
[1] 饶玉春. 水稻早衰控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水稻出糙率的QTL定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2] 王智权.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剖析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3] 刘二明. 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稻瘟病持续控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1 .
[4] 高用明. 复杂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QTL定位方法和杂种优势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5] 冯英. 水稻DH群体的构建与微卫星标记分析[D]浙江大学, 2002 .
[6] 陈翠霞. 南方玉米锈病的抗病性鉴定、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分子标记和精细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7] 吴卫. 鱼腥草种质资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2 .
[8] 薄天岳. 亚麻抗锈病、抗枯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品种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 2002 .
[9] 李庆康. 辽东栎林演替的生理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2 .
[10] 易克. 西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 200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586 条
[1] 王清和,吴洵耻,吴传德,潘大陆,胡茂荣. 山东省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型鉴定(一)——鉴定技术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1980,(01) .
[2] 陈振德,何金明,陈建美,蔡葵,王佩圣. 施肥对茼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6) .
[3] 杨崇良,路兴波,张君亭. 世界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研发及其安全性监管Ⅰ.农业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研发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1) .
[4] 高苓昌,宋克勤,张洪瑞,杜本怀,朱其松. 黄淮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特点与综合防治[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3) .
[5] 陈峰,严松,张士永,宫德英,袁守江,姜明松,杨连群.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问题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1) .
[6] 桑茂鹏,姜明松,李广贤,姚方印.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双基因Xa21和fgr水稻植株[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1) .
[7] 朱占玲,田宾,刘宾,谢全刚,田纪春. 小麦整穗发芽的QTL定位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6) .
[8] 刘治先. 玉米胚乳蛋白质及氨基酸遗传控制的研究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 1996,(01) .
[9] 李汝玉. 简单序列重复(SSR)及其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4) .
[10] 杨新军,聂厚祥,孙怀山,汪云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 2001,(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梁凤山,邓启云,王岳光,金德敏,袁隆平,王斌. 应用SSR方法对野生稻高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2] 关荣霞,杨喆,常汝镇,战秀玲,邱丽娟. 大豆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研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3] 谭君,杨俊品,黄玉碧,孙仕贤. 利用SSR-DNA指纹的计算机分析鉴定玉米种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4] 易可可,吴忠长,周洁,张麝龙,吴运荣,刘非燕,吴平. 植物磷饥饿调控转录因子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 2003 .
[5] 陈凯,潘晓飚,章禄标,张强,徐建龙,徐正进,黎志康. 3个中籼稻骨干恢复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抗性的分子改良[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