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6 条
[1] | 刘伟伟. 抗病毒中药的固有免疫调节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代少山. 乌拉尔甘草种质资源与药材质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
[3] | 陈金燕. 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全细胞转化甘草酸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 2011
.
|
[4] | 张玉芬. 羊草种内变异与分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2
.
|
[5] | 刘长利. 甘草抗旱特性的初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2
.
|
[6] | 卜崇峰.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生长生理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
[7] | 李春英. 甘草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2
.
|
[8] | 方艾权. 甘草酸提取的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 2003
.
|
[9] | 李逢菊. 土壤养分对北沙参植株生长发育和药材粗多糖含量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
|
[10] | 黄彤. 甘氨酸治疗慢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200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 条
[1] | 王龙强. 盐生药用植物黑果枸杞耐盐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1
.
|
[2] | 范亚文. 种植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
[3] | 谷会岩. 中国甘草资源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
[4] | 冯永君. 水稻内生优势成团泛菌YS19对宿主侵染和定殖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
|
[5] | 骆蒙. 基于抑制差减杂交方法的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
|
[6] | 付玉杰. 甘草黄酮和甘草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2
.
|
[7] | 魏胜利. 乌拉尔甘草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 2003
.
|
[8] | 王继永. 乌拉尔甘草栽培营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3
.
|
[9] | 周大炜. 药物-蛋白结合作用的HPCE和HPLC法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3
.
|
[10] | 靳朝辉. 离子交换动力学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39 条
[1] | 胡燕平,王欣,宋捷,张旻,王秀文,李波. 五味子水煎剂的遗传毒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 2009,(04)
.
|
[2] | 张旻,刘晓萌,宋捷,胡燕萍,王秀,李波. 五味子水浸提液对SD大鼠胚胎和胎仔的发育毒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 2010,(03)
.
|
[3] | 王秀丽,杨煜,徐平丽,李爱琴,单雷.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5,(03)
.
|
[4] |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 星星草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4)
.
|
[5] | 卓德干,王静,董宇奎,李照会. 四种药剂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室内毒力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 2011,(03)
.
|
[6] | 高素莲,王雪梅. 甘草中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
|
[7] | 陈勤,李磊珂,吴耀. 核桃仁的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
[8] | 王雪梅,高素莲. 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最佳提取条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1)
.
|
[9] |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Chicory[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1,(02)
.
|
[10] | 胡欣,周明,赵坤. 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35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