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4 条
[1] 曹学静.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挥发酚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1 .
[2] 王天烽.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
[3] 郜国英. 聚合物强化超滤处理重金属废水[D]中南大学, 2011 .
[4] 周黎. 无机盐在超/亚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和结晶介稳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0 .
[5] 戴娟娟. 亚临界水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催化)解聚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0 .
[6] 王媚娴. 超/亚临界水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解聚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0 .
[7] 陈青松. 混凝沉淀—多级A/O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
[8] 董重. 氯苯与硫酸铜在亚临界水中溶解度及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1 .
[9] 梁定民. 超声/化学综合处理线路板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 2011 .
[10] 郭国良. 电石渣浆液中硫化物和氰化物的处理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王菲. 离子交换树脂改性及在起爆药废水中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0 .
[2] 任浩明. 高温液态水中腈类化合物水解规律[D]浙江大学, 2010 .
[3] 卢建树. 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合金腐蚀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4] 王军. 用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塑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
[5] 葛红光. 超临界水氧化高浓度含氮有机废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
[6] 张克强. 含硫化物(H_2S,S~(2-),HS~-)废水电凝聚与生物处理的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
[7] 龚为进. 蒸发壁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实验研究[D]东华大学, 2009 .
[8] 常双君. 典型炸药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及其动力学研究[D]中北大学, 2008 .
[9] 黄顺红. 铬渣堆场铬污染特征及其铬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
[10] 崔宝臣.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含油污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87 条
[1] 成诗明,张树海,张景林.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研究[J]安徽化工, 2003,(01) .
[2] 马云,黄风林,田小博. 炼油厂污水处理回用综述[J]安徽化工, 2005,(04) .
[3] 吴志斌,李媚,廖安平. 颗粒活性炭对4-氯酚模拟废水吸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4) .
[4] 张琳,孙根行,邹君臣,魏自辉. 生物流化床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6) .
[5] 张菊萍,孙华,周增炎. 一种新型悬浮填料的性能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2,(05) .
[6] 张宪生,沈吉敏,厉伟,解强.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04) .
[7] 葛红光,甄宝勤,陈开勋,吴婉娥,赵思珍,郭小华. 偏二甲肼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04) .
[8] 高华,刘坤,张克凌. 紫外光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中有机毒物的研究[J]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6,(03) .
[9] 冯拉俊,刘毅辉,雷阿利. 纳米颗粒团聚的控制[J]微纳电子技术, 2003,(Z1) .
[10] 杨爽,江洁,张雁秋. 湿式氧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朱桂艳,张焕坤. 厌氧反应中硫化物生物控制技术研究展望[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2] 葛晓冬,葛晓阳,王建雅.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废旧轮胎及燃料油回收方法初探[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