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王义祥. 福建省主要森林类型碳库与杉木林碳吸存[D]福建农林大学, 2004 .
[2] 彭云滔. 野生罗汉果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邢新婷. 麻竹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及良种选育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
[2] 赵敏. 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评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4 .
[3] 苏宏新. 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天山云杉林生长的分析与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 .
[4] 周本智. 基于小观察窗技术的竹林地下系统动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1 条
[1] 谢来丰,张锐奎,汪家俊. 毛竹引鞭扩园对比试验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 1997,(02) .
[2] 董晨玲,王春生,陈桂菊,郑经池,林方良,董建文. 毛竹林边际扩展促控措施对新鞭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 .
[3]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 区域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 2003,(02) .
[4]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 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
[5] 邢新婷,傅懋毅,肖贤坦,王品华,庄金坤,林玉辉. 麻竹控制授粉种子播种品质及苗期生长观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01) .
[6] 白伟岚,任建武,苏雪痕. 八种植物耐阴性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03) .
[7]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
[8] 常顺利,杨洪晓,葛剑平.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进展与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5) .
[9] 胡毅,向卫国,朱克云,林若钟,王金锡,汪万江. 箭竹生长及开花的气象条件研究[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7,(03) .
[10] 欧建德. 野生茶秆竹立竹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 2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