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0 条
[1] 易军.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易兴翠.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3] 漆星.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 2010 .
[4] 张黎萍. 我国农村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财经大学, 2010 .
[5] 田艳. 黄山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10 .
[6] 康秀琴. 基于园林城市标准的东山县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7] 邵军. 基于3S技术的武汉市湿地景观变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8] 何灏. 基于景观格局理论的农用地整理规划布局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
[9] 秦慧杰. 不同地貌类型区遥感影像信息容量的空间差异性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10] 龚子恒.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中有条件建设区的利用与管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6 条
[1] 李华. 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2] 匡纬. 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郭斌.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4] 陶旸. 基于纹理分析方法的DEM地形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5] 黄敏. 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11 .
[6] 张文海. 华北土石山区典型区域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
[7] 程炯. 闽东南区域特色农业的生态学研究——以漳州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 2001 .
[8] 郭川. 论经济转型中的土地用途管制[D]南京农业大学, 2001 .
[9] 周宝同.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1 .
[10] 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 200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955 条
[1] 冀凤全,赵茸,张敦兰. 以景观异质性理论指导城市景观建设[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
[2] 唐剑.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一些体会──谈现代景观理念的几点具体应用[J]安徽建筑, 2000,(06) .
[3] 房爱华. 浅谈城市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J]安徽建筑, 2000,(06) .
[4] 王泽正. 重塑城市景观 丰富城市文化——浅谈铜都绿化带规划设计思路[J]安徽建筑, 2001,(01) .
[5] 丁颖. 试论水体景观[J]安徽建筑, 2002,(02) .
[6] 龚志刚. 武汉沿江景观特色定位与整治目标探讨[J]安徽建筑, 2002,(04) .
[7] 高侠,许珊.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城市化问题[J]安徽建筑, 2005,(02) .
[8] 鲍如昕. 城市景观环境的过度设计[J]安徽建筑, 2006,(02) .
[9] 章志红.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的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 2003,(02) .
[10] 曹蕾,黄成林,梁莉莉,洪家友,高冬华,宫保民,吴东斌. 合肥市行道树结构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杜红亮,刘盛和,宋金平. 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绍兴市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2] 王良睦,王谨,王明毅,唐乐尘. 厦门市道路绿地动态管理系统的建立[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 2002 .
[3] 郭康. 区域旅游开发若干战略问题[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 1989 .
[4] 全华. 旅游网络及其功能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 1991 .
[5] 黄树良,郭斌. 浅谈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