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孙一. 小麦抗叶锈基因Lr42的SCAR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2] 王海燕.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相关基因组DNA片段的分离与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3] 谌谋华. 利用同源序列法克隆柑橘抗病基因类似物及其初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4] 陈云芳.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成株抗性的差异表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
[5] 赵伟. 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6] 徐兵强. 香蕉、番木瓜和芒果NBS-LRR类和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和特征分析[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5 .
[7] 温晓蕾. 2006年我国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鉴定及毒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8] 梁也男. 柽柳bZIP基因的克隆及耐盐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李爱丽.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标记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2 .
[2] 廖晓兰. 几种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3 .
[3] 杨文香. Lr37、Lr44AFLP分子标记及124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基因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4] 陈秀珍. 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cDNA文库构建及抗病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 .
[5] 范永山. 玉米大斑病菌MAPK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
[6] 谭明谱.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2(t)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7] 杨亦桦.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氧化代谢抗性的生化与分子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8] 陈云芳. 小麦叶锈菌诱导TcLr19cDNA文库的构建与EST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4 条
[1] 邬珺超,蒋滢.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3,(01) .
[2] 曹克强,王焕如. 小麦慢叶锈性品种与叶锈菌相互作用的组织学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9,(03) .
[3] 张凤国,郭爱国,朱之堉,王焕如,王智炘. 对含有抗叶锈基因Lr3、Lr26和Lr3+Lr26的小麦品种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2,(04) .
[4] 郭爱国,刘颖超,朱之堉. 河北省21个小麦品种抗叶锈基因的推导[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3,(01) .
[5] 郭爱国,赤国彤,王焕如. 小麦抗病性基因推导方法的发展及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3,(02) .
[6] 梁凤山,周春江,孔凡娜,王斌. 桃基因组中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
[7] 马云鹏,陈琰,韩胜芳,侯春燕,王冬梅. 感染叶锈菌的小麦细胞间隙液对小麦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诱导[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 .
[8] 关春蕾,侯春燕,王冬梅. 影响Ca~(2+)代谢和钙通道的药物对小麦受叶锈菌侵染后诱发的HR的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6) .
[9] 王冬梅,王智 ,杨秀屏,刘娟,韩公社. 已知Lr基因小麦在叶锈菌侵染过程中PO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4,(01) .
[10] 刘天明,胡银岗,张宏,宋国琦,林凡云,吉万全. 条锈菌诱导的抗锈小麦种质的基因表达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 20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