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 条
[1] | 金斐. 高校学生惩戒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0
.
|
[2] | 霍素萍. 论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D]大连海事大学, 2011
.
|
[3] | 张先贵. 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收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1
.
|
[4] | 刘雪梅.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中国行政法[D]中国政法大学, 2002
.
|
[5] | 司品华. 行政诉讼起诉资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2
.
|
[6] | 罗文禄. 最高法院功能之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 2003
.
|
[7] | 赵红伟. 行政判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 2004
.
|
[8] | 孙之智. 中国近代行政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
|
[9] | 任海伦. 论刑法谦抑性[D]山东大学, 2005
.
|
[10] | 李国强. 论高校管理行为的可诉性[D]湘潭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 胡卫列. 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 2003
.
|
[2] | 郭云忠. 刑事诉讼谦抑论[D]中国政法大学, 2005
.
|
[3] | 方洁. 社团处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6
.
|
[4] | 王明新. 现代社会中的法官[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
|
[5] | 雷新勇. 公共政策的司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
|
[6] | 韩德明. 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
|
[7] | 宋玲. 清末民初行政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7
.
|
[8] | 白雅丽. 司法的角色[D]中国政法大学, 2007
.
|
[9] | 黄小彤. 民国时期民控官的途径与控案处置[D]四川大学, 2007
.
|
[10] | 胡晏诚. 我国最高法院角色和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67 条
[1] | 韩秀桃. 民国时期兼理司法制度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 2003,(05)
.
|
[2] | 袁野.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理论研究——兼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条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
[3] | 杨绍滨. 北洋政府平政院述论[J]安徽史学, 2003,(03)
.
|
[4] | 陈瑞华. 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北大法律评论, 1998,(01)
.
|
[5] | 苏力. 农村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J]北大法律评论, 1999,(01)
.
|
[6] | 沈岿. 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立足刘燕文案的初步探索[J]北大法律评论, 2000,(02)
.
|
[7] | 吴锋. 论“教师权利”及其法律保护[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03)
.
|
[8] | 季卫东. 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
|
[9] | 侯猛. 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比较优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
[10] | 周佑勇. 公共行政组织的法律规制[J]北方法学, 2007,(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