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 条
[1] 王志方. 甘蓝型油菜低硼胁迫下的根系蛋白质组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赵丹丹. 磷胁迫下油菜幼苗叶片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3] 关西贞. 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4] 陈曦. 卡特兰水培技术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5] 刘颖. 多年继代保存苹果组培苗繁殖特性及遗传稳定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6] 孔刚. 福建杜鹃花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及其离体保存[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7] 袁嘉晨. 花叶细辛(Asarum Splends)水培技术及其生理与结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8] 刘寒寒. 低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玉米叶片吸收光能分配的差异与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9] 张新蕊. 生长素和赤霉素参与调节低磷胁迫下玉米根系形态的改变[D]山东大学, 2011 .
[10] 姜源. 基于WSN的现代大棚智能控制系统[D]江苏科技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李朝霞. 磷匮乏影响玉米根系发育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
[2] 严顺平. 水稻响应盐胁迫和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6 .
[3] 李坤朋. 不同基因型玉米对磷胁迫的反应及根系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
[4] 王慧. 拟南芥响应改变重力的蛋白质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7 .
[5] 关萍. 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ta B1遗传多样性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
[6] 萧小鹃. 植物发育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湖南大学, 2008 .
[7] 唐海明.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根系形态建成及适应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8 .
[8] 林海建. 玉米根系低磷胁迫响应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0 .
[9] 刘裴清. RTOS1蛋白与转录因子RAP2.6L调控拟南芥胁迫反应及促进开花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
[10] 孙艺冰. 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与潜力研究[D]天津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7 条
[1] 孙庆春,郑成淑,丰震. 菊花玻璃化苗与正常苗的生理特性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5) .
[2] 李仕飞,刘世同,周建平,罗天雄. 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2) .
[3] 盛玉婷.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9) .
[4] 刘海燕,刘庆煜,贺恒达. 公路护坡草坪喷播技术的施工配方比较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3) .
[5] 宋玉. 水培花卉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5) .
[6] 罗杰,谢宜勤,朱宗彦. 不同基质对月季半成熟枝扦插繁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7) .
[7] 赵兰枝,刘振威,张允伟,陈进洁. 木槿水培繁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8] 黄海波,淡明,郭安平,贺立卡.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2) .
[9] 吴莹.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4) .
[10] 田增胜. 薄层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形态分化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