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5 条
[1] | 卢伟东,李贤军. 香椿木干燥特性和干燥基准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5)
.
|
[2] | 王爱华,王传贵,柯曙华,李婷. 大别山五针松木材主要解剖特征及其变异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02)
.
|
[3] | 刘盛全. 刺楸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6,(01)
.
|
[4] | 任世奇,罗建中,谢耀坚,彭彦,卢万鸿,曹加光,张华林,韩斐扬. 6年生桉树无性系的生长和材性研究[J]桉树科技, 2009,(02)
.
|
[5] | 戴于龙
,黄月瑞
,刘渝
,高健民. 推广预测木材干燥基准的百度试验法的可行性探讨[J]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5,(01)
.
|
[6] | 罗建勋,李晓清,孙鹏,王乐辉,胡贵如,王富林,郑文. 云杉天然群体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变异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06)
.
|
[7] | 郭德荣,杨彩民,林彦. 人工林红松纤丝倾角变异与管胞长度和拉伸强度的关系[J]东北林学院学报, 1982,(02)
.
|
[8] | 李坚,刘一星,崔永志,徐子才. 人工林杉木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定及材质早期预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04)
.
|
[9] | 刘一星,吴玉章,李坚. 火炬松木材材性变异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05)
.
|
[10] | 崔永志,徐子才,李坚. 人工林杉木材性变异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9,(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