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 条
[1] | 石学敏,张存生,刘白雪,周继增,王崇秀,韩景献,卡金铃,马春艳,张慧勇. 捻转补泻手法的应用及其量学概念[J]中国医药学报, 1987,(05)
.
|
[2] | 王翔宇. 传统针法定量化的几点思路[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6,(08)
.
|
[3] | 吴秀玲,卢宝全,胡国荣,李艳辉.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河北中医, 2008,(05)
.
|
[4] | 周国祥,林亚平,王晓顺,易受乡. 不同手法针刺大鼠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β-内啡肽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4)
.
|
[5] | 张旸,李平,石艳丽. 提插与捻转手法强弱刺激内关穴对本经前臂皮肤阻抗影响的初步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08,(09)
.
|
[6] | 熊瑾,刘芳,王伟,黄光英. 得气、针刺手法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 2011,(08)
.
|
[7] | 不同手法针刺兔内庭穴对鼻中隔刺激阈的影响[J]兰州医学院学报, 1960,(02)
.
|
[8] | 王彩虹,王银平,许建敏,刘堂义,杨华元. 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健康人皮肤温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 2007,(07)
.
|
[9] | 王智君,李为民,Thomas Friedemann. 针刺内关穴对正常麻醉大鼠血压的调节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 2009,(03)
.
|
[10] | 杨华元,郭婷婷,闵友江,刘堂义,高明. 仿真针刺预处理对内脏牵拉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 2009,(1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